京劇形成于道光二十年至鹹豐十年間,即1840年至1860年。京劇的前身是徽班,流動性強,通過四大徽班進京不斷交流融合,形成京劇。京劇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京劇的形成
京劇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至鹹豐十年間,也就是1840年至1860年。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前身是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區。徽班流動性較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戲,還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京劇藝術表現形式
京劇的唱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極具北京語言特色。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為主奏樂器,武場以鼓闆為主。京劇的角色主要分為生、旦、淨、醜。著名旦角梅蘭芳常在海外進行京劇表演,極大地促進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