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購買新能源車的用戶來說,肯定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家用充電樁吧。
家用充電樁可以說是好處多多。一來不用到處找充電樁,也不用排隊等充電樁,回家充第二天電量百分百,不用受續航裡程焦慮。二來還可以為自己省下不少的成本。
舉個例子,一輛純電動車的實際百公裡耗電差不多20kWh,也就是20度電,現在北京市的公共充電樁普遍收費在每度電1.5-2元,以及平均每度電1.8元計算,合1公裡0.36元。而有了自己的充電樁後,每度電按家庭用電收費,如果以每度電0.5元計算,合1公裡0.1元!如果每天上下班30公裡算,一天的花費才0.3元,相當于不要錢!
要知道,市場常見的1.5匹空調1小時一般需費1.3度電左右,假設同樣是運作7小時,耗電在9-10度之間。
也就是說,一輛要充電的新能源汽車,用電量與一台空調相差無幾,甚至更低!
不過,擁有自己的充電樁确實很美好,但是想要真正實現充電樁自由卻并不容易。
此前,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晖在微博上表示,“今年,威馬交付了4萬多台車,但随車配送的充電樁,卻有近2萬根送不出去。”在該微博下方,不少網友都在反映這個問題。
買車容易,安樁難!
買了新能源車,卻無法在小區裡裝自用充電樁,愛車要麼閑置,要麼“吃油”,要麼像無頭蒼蠅似的四處找地方充電.....“裝根充電樁,怎麼就那麼難?”
來自北京的李先生因為常年搖不到号,一氣之下買了輛新能源汽車。他說,買車前也考慮到很多問題,其中充電問題是想得最多的,但考慮到國家現在很支持新能源車的發展,感覺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
車開回來了,同時帶回來的還有兩張需要蓋章的證明:一張是固定車位證明,一張是停車位安裝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申請。兩張證明蓋了章,反饋到車企,才能安裝充電樁。
在了解到社區原來有物業後,李先很快找到了物業,結果一問,物業管的是樓裡的事,車的事,還是得找社區的停車管理公司。
于是,李先生找到停車管理公司,沒想到很快迎來一盆冷水,因為對方說,隻要街道或物業給蓋停車位安裝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申請的章,他們就一定配合,“這球又踢回去了”。
李先生拿出固定車位證明,問能不能先把車位辦下來,卻得知由于樓下的固定車位太緊張,短時間辦不了。
繞了一圈無果後,李先生隻好從家裡甩線充電。
像李先生這樣買了新能源車,但是又不能安裝充電樁的案例還有很多。
來自北京朝陽區車主反映,他買了新能源汽車,由于沒有充電樁,隻能到非常遠的地方排隊充電,向物業申請時得到答複,安裝充電樁怕有危險,故不能安裝。
海澱區車主反映,他買的新能源車停放在地下二層車庫,想安充電樁卻遭到物業反對。該車主表示,他們咨詢過電力部門,對方說小區具備安裝固定充電樁的條件,可不知什麼原因,物業就是不給安裝。
來自上海浦東大團鎮南灣小區的車主則表示,自己購買了一輛比亞迪秦。然而,當他向物業申請安裝充電樁時,卻因小區車位緊張遭拒。他隻能每天去離家1公裡的工廠充電,工業電價每度1.5元,每天充10度,一個月就要貴360元。往返折騰、成本增高,令他很不方便。(資料來源:北京晚報)
充電樁進小區難,進老舊小區更是難上加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充電樁進小區為何阻力多?
理由一:小區電容量問題
小區電容量不夠是物業經常勸退車主安裝充電樁的理由。
舉個例子,假如小區的電容量是一萬千瓦,但是因為裝了充電樁導緻電容量超标,出現各種跳閘的情況。到時第一個找你或者投訴你的肯定不是物業,而是其他的業主了。
“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即便那些按照相關部門規定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容量的新建小區,電容量不足也遲早會發生。”一家充電樁運營企業負責人表示,至于那些沒有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容量的老小區,矛盾就更加突出,常規的解決方式隻有增容一條路。
不過,小區電力增容并非易事。北京某小區一位業主的建樁申請就被卡在了增容上。無奈之下,這位業主向北京12345熱線反映情況。得到的回複是,小區建成時間是2005年,沒有規劃安裝汽車充電樁及相關配套充電設施。
物業公司反饋,現車庫内設施包括照明、消防、立體車位等,已經使電器容量飽和,在不影響消防設施啟動的情況下,無法滿足車輛充電需求,即地下車庫内電器無法增容。
那麼,如果能具備增容的基本條件,是不是就能輕松增容了呢?
據了解,目前電力部門針對低壓居民用戶的增容雖然不收費,但一般情況下用戶需要自行承擔設計、施工以及線路耗材費用。
當然,各地電力部門也會針對充電樁建設推出不同的優惠政策,比如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就表示,作為電力接入服務提供方,他們願意承擔線纜和配套的配電櫃、計量箱等設備費用以及施工費用。但是小區需要在地下車庫中提供一處房間作為新的配電間,同時提供線纜敷設的通道,即在地下車庫架設必需的線纜橋架。
顯然,滿足電力部門的增容要求并不容易。對此,業内專家表示,高成本的電力增容,最終離不開地方政府與電力企業的大力支持。
理由二:安全問題
1、安裝無序,易造隐患
充電樁屬于大功率電器(普遍7KW),有着一定的用電安全标準、消防安全标準,施工也有着很嚴格的要求。而很多車主私裝充電樁,都是自己找電工搞定。
試想,如果今天一位車主申請裝一個,自己找電工從總配電箱接了線。明天又有車主拉一條線,過幾天還有一位車主拉一條線。沒有統一的規劃和建設,用不了多久,整個小區的電線被拉的亂七八糟,用電和消防安全隐患直線上升。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網友稱物業以“消防隐患”為由拒絕安裝充電樁。
一位新能源車主就曾表示,自己小區有固定地下車位,物業卻擔心充電樁無法通過消防檢查,導緻巨額罰款。“物業要業主去找消防,得到審批後才能出同意書,可消防卻表示不了解充電樁的事,或說此事不歸消防管。”
無法走正規途徑安裝充電樁,不少車主隻得“飛線”,即從家裡拉出電線到車旁充電(一些新能源車可通過家用電源充電)。哪怕住在高層,也有車主往樓下拖出好幾個接線闆充電。還有人私自從物業電箱裡拉出電線,既不美觀又不安全。
2、充電樁後期維護問題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現有居民申請安裝充電樁,大多是買車時送的充電樁,一般質保1-2年,出質保期後車主沒有維護維修能力,作為電氣設備,時間久了必然會出現安全隐患,但居民無力維修保養。
3、自燃、漏電隐患
關于充電樁自燃、漏電的安全事故的新聞我們已經屢見不鮮了。試想,如果你作為一名油車車主,而自己車位旁邊停着一輛經常“上自燃新聞”的純電動車,你擔不擔心?而且,現在地下車庫的防火标準都是針對燃油車自燃設計的,真燒起來,電車可不是能拿水和幹粉能撲滅的。
總之,目前的個人安裝和物業配建模式,容易導緻重複開挖、無序鋪設電纜、施工标準不統一等問題,等充電設備質保期過後,将可能面臨無人維保的局面,漏電、起火隐患加劇。這些安全隐患也是很多物業公司拒絕業主安裝充電樁的主要原因。
理由三:産權問題
目前車位分三種,臨停車位(任何人都可以停,先到先得),租賃車位(誰租誰用),私有車位(誰買誰用)。
顯然,第一種肯定是裝不了的,畢竟是車位是公家的。第二也很難,租賃的車位産權也不是自己的。最後一種就是私家車位,雖然車位是私有的,理論上當然是可以安裝。但是你充電的線路始終是要經過其他公共區域的,而這些區域都是物業管轄、于是,一番扯皮又開始了。
理由四:安裝成本高
安裝充電樁對于車主來說,可能不需要什麼成本,但是對于一些相關部門來說,可能會為此掏不少錢。據了解,個人每次單獨報裝都需要重新勘察線路,鋪設橋架管線,成本高、施工重複。甚至在特殊情況下,一個充電樁電網要花10多萬的成本引線過去。
理由五:物業态度問題
對于當下小區物業的服務現狀,很多業主肯定是深有感觸。
很多小區物業基本上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甚至有時候光拿錢不幹。所以裝充電樁這種既有安全風險,又無收益的事情,物業才不會自己給自己找事情幹。
有車主會說,我是交了物業費的。那物業可能又會說:物業費的服務内容從來就沒有充電樁這個項目。好了,開始扯皮。
以上便是充電樁很難進小區的原因,也是物業不想讓車主安裝充電樁的“理由”!不過,在我看來,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電動車沒有完全普及!
如果小區裡電動車是主流,燃油車隻是少數,那麼以上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甚至,物業和相關部門會将小區的充電樁數量作為考核指标。
如何申請安裝充電樁?
當然,等到新能源車完全普及,市占率超過燃油車,可不知道要猴年馬月。回到當下,對于現在新能源車主而言,又該如何自己的小區申請安裝充電樁呢?
第一步,準備好相關材料。
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準備好相關的證明和材料。主要有以下:
1、證明買車:購車合同和購車發票;
2、 證明車安全合格:車輛合格證、或自己寫一份安全承諾書(具體看物業,一般車輛合格證就可以通過);
3、證明充電樁安全合格:充電樁安全認證(找4S店或廠家都可以)、充電樁安裝承包商資質證明(找4S店);
4、車位證明:如果車位是自己花錢買的,那直接拿房産證就可以了;如果車位是自己租賃的,那就需要物業的使用證明了。
第二步:取得物業同意,在停車位上安裝充電樁的授權。
這點是比較難的,拿着上面這些證明去找物業,物業一般都會直接給出具一份《同意個人充電樁安裝授權書》。但是前面我們也提到了,很多物業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大家的申請,這時候怎麼辦呢?關于這點,下面我們會和大家詳細聊。
第三步:找供電局。
最後,拿着前面物業出具的同意安裝《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安裝申請》《車位證明》,再帶上自己的身份證、購車合同發票,以及自己停車位的照片,咱們就可以去供電局了。
到了供電局以後,還需要填寫一個《自用充電樁申請》。供電局一般會發一個空表,如實填寫就可以。進行到這一步,基本就算完成了。
不出意外的話,供電局一個星期内就能完成審批。這時聯系4S店,讓他們派施工隊上門安裝就可以了。不過也有可能被供電局拒絕。這類情況往往出現在比較老舊的小區裡,原因很簡單,小區裡的電網不足以支持再進入用電設備或存在起火隐患。
如果您不幸遇到這種情況,個人建議還是暫時别裝了,如果因為自己安裝充電樁導緻小區經常跳閘斷電,影響他人并不好了,還是等到未來小區增容再去安裝吧。
如果物業不同意安裝充電樁怎麼辦?
回到上面提到的問題,如果以上證明等齊全,并且小區電容量也沒問題,物業就是以安全隐患為由,不給車主安裝充電樁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國家是鼓勵車主安裝個人充電樁的。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九條規定了綠色原則,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态環境。您購買并使用新能源汽車,是積極響應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節能減排戰略,有利于節約資源,有利于保護生态環境,而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設備。
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二條之規定,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此,你作為業主有權在專有車位上安裝與其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充電樁,但不能私自安裝或私拉電線,必須遵守相關的政策規定,避免安全隐患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你可以向物業公司申請安裝,物業公司應予同意、配合。
物業公司不得以充電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為由,消極對待甚至阻撓充電樁的合法安裝要求,而應依法依規積極作為。如果物業公司拒絕或不予配合,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在國家大力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形勢下,物業公司不能因為對新能源汽車存在認識誤區、害怕承擔風險等問題,就選擇回避或阻撓業主安裝充電設施。在有條件的小區裡,物業公司應當統一規劃小區停車位,更好助力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
劃重點:
1、國家鼓勵大家安裝私人充電樁。
2、物業是不能以安全為由,選擇回避或阻撓業主安裝充電設施。
有車主或許會問,可物業就是不答應呢,那麼就隻能走司法程序了。一位來自天津的新能源車主(知乎@依諾)便在網上與我們分享了他的親身案例。
據了解,該車主是2021年2月購買新能源車,到2022年1月底才成功安裝充電樁,曆時一年。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位車主是具體怎麼做的。
車主表示,自己在跟物業溝通沒有效果以後,于是就進行投訴了,市長熱線、住建委什麼的都試了,投訴落地是在居委幫助處理。居委會的确跟物業溝通了,物業還是很堅決不給出具同意安裝文件。
對于這種情況,車主還是建議大家不要浪費時間,直接走司法程序起訴。
車主建議,訴訟材料自己整理就行,不需要請律師,隻需要40元訴訟費,以及1-2個半天的開庭時間就可以。
車主 表示,個人建議不要請律師,因為這種案子比較簡單,你隻要網上查一下相關資料,自己開庭就沒問題的。反而因為案子簡單價格低,請的律師不上心不一定比你自己更好。
開庭時候安裝充電樁的相關政策依據,可以參考這個知乎帖子——《如何反駁物業不讓安充電樁的各種借口?政策依據都在這!》。大家有需要可以在知乎上搜索下,車主就是根據這個帖子整理的訴訟材料。
以下是車主用的民事訴狀模闆,大家可以參考下。
訴訟材料目錄
提前準備開庭辯論問題
安裝個人充電樁無疑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但是對于新能源車主的用車便利性,以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不應該讓它成為絆腳石。
最後,大家對于物業不允許安裝充電樁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嘛,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