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己亥年二月十五,春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為兩半,自此進入春和日麗、萬紅千翠争媚時節。
此時,陽在正東,陰在正西,由此晝夜平分,冷熱均衡,為一年中最好氣候。
但春山處處子規啼,亦是春心擾傷時。所謂春、秋分時“春女思,秋士悲”,是指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陰氣而思女,物化原因,所以生悲也。
一候玄鳥至
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二候雷乃發生
春分後五日,“雷乃發生”,陰陽相薄為雷,雷為振,為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三候始電
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習俗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一天最好玩的莫過于“豎雞蛋”:選一個光滑勻稱、沒有冷藏或煮熟過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在桌上把大頭朝下地豎起來。“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如今這一中國習俗已成為“世界遊戲”。
專家介紹,春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定性最好。
“春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甯,身壯力健。
春分随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春祭作為最早被确定的節氣之一,“春分”既是節氣,也是節日,有一系列的祭祀慶典。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禮制。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據學者考證,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 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 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祭日的儀式非常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情,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昨、車撰、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筝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風筝類别有王字風筝,鲢魚風筝,眯蛾風筝,雷公蟲風筝,月兒光風筝,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天是溫暖的季節,春天是希望的季節。和煦的春天來了,一切都還有希望。
在賞春踏青時,願你勤勉耕種,努力學習,願你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