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望海潮運用哪些藝術技巧

望海潮運用哪些藝術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23:08:24

望海潮運用哪些藝術技巧?一、詞牌簡介望海潮,詞牌名北宋新聲,屬仙呂調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詞《望海潮·東南形勝》為創調之作,以此詞為通用正體其他宋人所作之變體,往往後段尾結兩句句式有異,代表作如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納蘭性德《望海潮·寶珠洞》等此調始興及流行年代為宋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望海潮運用哪些藝術技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望海潮運用哪些藝術技巧(常用詞牌創作指要)1

望海潮運用哪些藝術技巧

望海潮

一、詞牌簡介

望海潮,詞牌名。北宋新聲,屬仙呂調。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詞《望海潮·東南形勝》為創調之作,以此詞為通用正體。其他宋人所作之變體,往往後段尾結兩句句式有異,代表作如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納蘭性德《望海潮·寶珠洞》等。此調始興及流行年代為宋代。

柳永寫《望海潮》一詞,其創作緣起已無考。僅據楊棣《古今詞話》載,這首詞應是柳永用來打動舊知的,是将觀潮時的感受譜入律呂而創制的新聲,隻是沒想到轟動了當時的詞壇。此後,衆作者則未沿用柳永的本意,這在詞史上亦是一種規律,即詞牌名在産生之時,其内容往往會與之相聯系,但在發展過程中,多逐漸乖離。是故,柳永之後宋代的《望海潮》詞作内容便分為了歌頌升平、酬和朝壽、吟詠江南風物、傷春歸思、寫男女豔情、抒懷洩憤這幾類。

二、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一句,六平韻。以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為代表。此詞前結“市列珠玑,戶盈羅绮”例作對偶,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多。

變體一,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一句,六平韻。以北宋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後結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異。

變體二,雙調,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後段十二句,七平韻。以金代詞人鄧千江《望海潮·上蘭州守》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換頭藏短韻異。

三、詞譜格律

正體:(欽定詞譜)

對照例詞:《望海潮·東南形勝》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

中仄仄平。仄中中中仄,中仄平

雲樹繞堤。怒濤卷霜雪,天塹無

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

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重湖疊巘清三秋桂子,十裡荷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

中仄仄平。中中平中仄,中仄平

千騎擁高。乘醉聽箫鼓,吟賞煙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

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

注:“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紅色“平‬”為韻腳。下劃線‬為領字。

四、典範例詞

望海潮·東南形勝

作者:柳永(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

雲樹繞堤。怒濤卷霜雪,天塹無

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

重湖疊巘清。有三秋桂子,十裡荷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

千騎擁高。乘醉聽箫鼓,吟賞煙

異日圖将好景,歸去鳳池

五、其他說明

(一)對仗及領字:

1、柳詞起首兩個四字句雖未對仗,但其後名人名篇則多采對仗。

2、上片四、五兩句,下片四、五兩句例作對仗。

3、上結四字句與後七字句之前四字對仗(“市列珠玑,戶盈羅绮“),宋、元人如此填者甚衆。

現用直觀方式标示如下(劃橫線部分為對仗句,“/”符号前為領字):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韻)。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韻)。中仄仄平(韻)。仄中中中仄,中仄平(韻)。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韻)。

中平中仄平(韻)。仄/中平仄仄,中仄平(韻)。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韻)。中仄仄平(韻)。中中平中仄,中仄平(韻)。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韻)。

(二)句法特點:

1、排序:上片:四,四,六四,四,六。五。五,四。四,七。

下片:六。一/四,四。四,四,六。五。五,四。六,五。

通篇以“四,四,六。”組合為主旋律,以“五。五,四”為副旋律。上下片頭尾略有變化。四言句用得最多,共十一個,占二十二句之半。六言句五個,與四言句同為雙音節奏(凡以雙音節奏為主之詞調,皆給人以通暢流利之感)。

2、開篇用兩個四言句帶着一個六言句領起,奠定了四六句基調,這與《揚州慢》、《高陽台》起式方法相同,前四字句皆習用對偶,使之更加整齊突出,給人以雙出并進之感。而這一格式在上下片中重複了三次,成為迥異于别調之最大特色。此自創調始,名家競相填制,格式基本未變,如折元禮詞、秦觀詞、鄧千江詞等。這三組句式,有如兩隊列兵,步伍整齊,魚貫而進,韻感強烈,令人深歎其章法之嚴謹和奇妙。須特别注意的是,這三個組合中,惟其每組第二個四言句,為一成不變之“特殊定式”。反複誦讀之,确有特殊韻味,故譜中皆依之。

3、上片結尾的四言句,與七言句中的前四字對偶,是詞中特有之對偶方式。在律詩中,皆為全句對偶,而詞中卻可采取這種局部對偶方法。創調者無愧精通樂理、善于修辭之高手!可以設想,當年配曲演唱,結構相同的幾組詞句當是同一旋律的反複,起調和收調的樂章,必當是聲契韻合,扣人心弦。今樂譜不存,隻能從其平仄上來體會其節律、氣勢。

4、此調之三個“獨句”,是另一特色。其中,一個六言獨句,用于下片換頭,有力地加強了轉折作用。另兩個獨句為五言律句,在上下片第七句,處于居中位置,起到上勾下連作用。在某些詞調中,有的是幾句合起來才構成語法意義上的完整句;而有的又是“獨句”,或放在開頭起筆處,或放在下片換頭處,或放在每片中間。凡獨句,皆為完整句,須把語氣寫足,例不贅舉。這些獨句,皆孑然屹立于前後句間,或寫景,或壯勢,以給人一種突出的強調感。設想當年配曲,此處也當是調式一轉,樂章到此,即将進入煞尾。尤其是下片換頭,是上下兩阙之間的更大轉折,派用六言獨句擔綱,其勢不凡。這個六言獨句,可與上段開篇的兩組“四四六”調式相回應,是句式和調式上的契合。名家都覺這樣用法别具韻味,幾乎依格不變。

5、此調下片之第二韻拍第一句寫成“一/四結構句”,為另一特征,“一字領”為仄聲,管轄兩個四言句,氣勢盡足。

另,從‬《龍‬譜‬》所‬列‬140多個‬常用‬詞牌‬可以看出,每一詞牌凡别具特色之處,仿填者總是盡量保持,變體較少;某些句式尚未完全定型者,詞家往往各逞其能,紛紛探索創造,而又分化出不同體式。早期形态與後期各變格俱存,便顯得十分繁雜。有類于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