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9年級上冊語文13課預習

9年級上冊語文13課預習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2 20:56:03
作者介紹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代文學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他擅長詩詞、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縱橫恣肆,詩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代表作品有《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贈劉景文》《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等。

背景資料

本詞寫于宋神宗熙甯九年(1076年)中秋夜,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當時,蘇轼被貶為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他的弟弟蘇轍(字子由)也因與變法派意見不合,遠在齊州(今濟南一帶),此時兄弟二人已有七年不曾相見。丙辰中秋節的夜晚,蘇轼開懷暢飲直至天明,禁不住思緒萬千,乘着酒興,寫下了這首抒懷思親的詞。

課文分析

9年級上冊語文13課預習(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水調歌頭詳細筆記)1

9年級上冊語文13課預習(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水調歌頭詳細筆記)2

9年級上冊語文13課預習(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水調歌頭詳細筆記)3

問題探究

“高處不勝寒”僅僅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嗎?聯系寫作背景,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含義。

答:探究①:不願回都城做官,讨厭那裡的黨派相争,鈎心鬥角。

探究②:禁不住人世間的人情淡漠、世态炎涼。

探究③: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

寫作特色

想象奇特,境界曠遠,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皓月當空、親人相隔千裡、自己遺世獨立的畫面,把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在月的陰晴圓缺中滲入了濃厚的哲理意味,并在詞的結尾把對親人的思念擴展到人類普遍的情感體驗,表達出對天下人深深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全詞雖有感傷情調,但作者的豁達胸襟處處可見。全詞既抒發現實感受,又充滿浪漫情懷,意境優美。

主題歸納

這首詞借月抒懷,其中既有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也有對人們的美好祝願,更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現了作者豁達灑脫、積極樂觀的人生态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