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這組詩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抒情小詩。
第一首詩人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詩人以春日遲遲統攝全篇,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現的明媚春光,與泥融土濕、飛燕銜泥、日麗沙暖、靜睡鴛鴦所呈現的勃勃生機,和諧統一,相映成趣,構成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圖。反映了詩人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歡悅情懷。
第二首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沉重的鄉思。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于紙面,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着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将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拟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态,搖曳多姿。
創作背景
這組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杜甫(712一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