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原則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寫作密碼:明确寫什麼,怎樣寫,如何寫好。
寫作指導1、抓住題目中的“題眼”,即标題中的關鍵詞,這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如“我最愛這裡的風景”。程度副詞“最”在這裡就是關鍵詞語。必須通過比較,以突出“愛”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愛這裡的風景”定位在柳,開篇就旁及其它植物:
“我校的風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樹成陰,鑽天楊挺拔。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使我喜歡,茅盾所寫的質樸的白楊叫我贊歎,陶鑄贊頌的堅挺無畏的松樹同樣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歡的風景卻是被人們稱做‘弱女子’的柳樹。”
這裡,“最”字已經呼之欲出;接着文章從柳是“綠得最早的春色”、“黃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熱愛母親的情懷”等三個方面進行描述,在比較中一個“最”字貫穿始終,準确地演繹了文題。如果像有的考場作文那樣就柳寫柳,無所旁及,那就誤為“我愛這裡的風景”,偏離了題意。
2、注意題目中的前綴或後綴,即标題中的限制詞和修飾語。
如:“行動的力量”,要突出表現“行動”一詞給我們的力量。再如《一個會變的人》,要扣住“會變”,或寫不同時期的“變”,或寫不同環境下的變,都算切題。
3、要深入分析題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題目語言中所包含的象征義、比喻義、引申義。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就是一個比喻義很強的考題,“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為一件事、一種感情,也可以理解為一處景觀、一次誤會。
4、要審準材料選擇的切入口。
作文動筆前,把握題意、找準切入口十分重要。如“和父母交朋友”這一題目,審題時必須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題是“交朋友”,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瑣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這就決定了切入口應定在與父母之間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愛等情感因素上,在這個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創新點。
(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工具:高效學習工具箱——在方法上超越同齡人↓ ↓ ↓)
5、審題時把題中有些關鍵詞的語法意義作一番自我诠釋,體會清楚後,再用來指導構思立意。
如“門其實開着”中的“其實”指什麼?有什麼語法意義?此時你應該迅速搜索庫存信息,得出下列認識:“其實”一詞在語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補充的作用。
明白了這些,你在構思時就會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補充”的内容是什麼,也即“其不實”的情節有哪些,然後才能夠通過“其實”轉折,由“其不實”過渡到“其實”,造成結構上的跌宕波瀾。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審視诠釋,那你就可能把“門其實開着”寫成“門開着”或“門”。
如有位考生設計的情節:“參加網頁制作比賽——家長、同學都支持——自己努力練習——奪得第一名——成功的門其實開着”。這位考生在進入成功之“門”前,有沒有遭遇曲折?有沒有猶豫動搖?有沒有灰心喪氣?這一切都沒有寫,這就寫成了“門開着”。文章的整個過程沒有觸及“修正、更正或補充”的内在聯系,結構上平鋪直叙,波瀾不驚,“其實”所包含的内在意義沒有體現,顯然偏離了題意。
審題注意事項
命題作文雖然題目唯一,但要寫出新穎的好文章,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審題要準:
審題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可見審題是多麼重要。命題作文,審題應當做到:
(1)辨明文體。一般情況下,一個文題隻有一種适合它的文體。審題的第一步是判斷文體。
判斷文體應注意以下規律:(1)記叙文文題的字面一般對記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題目當中直接帶有:“人”、“事”、“記”等字樣,就更是記叙文的标志了。(2)議論文文題中經常會有“議”、“論”、“談”、“辯”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啟示”、“從......想到的”、“由......說起”等短語構成。
(2)要看清題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題都在“要求”一項裡對文體、字數、表達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規定,必須把“要求”這項内容搞清楚,并且嚴格執行不能遺忘。
(3)注意題目中的隐含内容。考題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須照辦無誤,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後的,需要我們自己悟出來。比如《在陽光下成長》中的陽光,當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陽光,應理解為黨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家人朋友間的親情等等。對一些給材料作文題目中提供的材料,更應當注意運用概括、引申、類比等方法,加以認真分析,理解題目的比喻或象征意義。
(4)弄清題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題作文常對文體、時間、地點、數量和叙述的對象及其關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選材範圍。如:題目“校園新風”.寫記叙文,可寫人也可寫事,地點要在校園内,内容為好的現象,宜與過去對比。
(5)抓住“題眼”确定中心
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眼”。扣住了“題眼”也就抓住了重點,抓住了中心。①單詞語題目,題目即“題眼”,如“溝通”、“生日”等。②詞組型題目中.起修飾作用的詞語是“題眼”,動詞是“題眼”。如“難忘的一件事”的“題眼”是“難忘”.“驕傲的媽媽”的“題眼”是“驕傲”,“這件事教育了我”的“題眼”是“教育”,“我喜歡那句格言”的“題眼”是“喜歡”.“回憶我的同桌”的“題眼”是“回憶”。
(6)添枝加葉法與逆向選材法
命題作文題目越長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與選材。當題目是一個詞時,選材的範圍很寬.确定寫作目标就顯得困難.這時你可以采取題目添枝加葉法迅速确定寫作目标,如“選擇”,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後添加“了堅強”、“了誠實”、“的快樂”、“的艱難”等。
這種添枝加葉是在心中進行的,千萬不要換題目喲!有人認為選材不應放在審題中進行,其實審題與選材應是同步完成的,它們可以相互印證。選材平庸的作文難成好文章。那麼在選材中我們可以采用逆向選材法使所選材料新穎.如“感謝”.學生感謝老師為常見,老師感謝學生就為奇、為新。
(7)盡量把内容落實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題作文規定文體,按文體寫即可:有些命題作文讓自選文體,每當此時有些同學就無所适從。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沒有實際的内容。此時應依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選擇擅長的文體。
選擇了記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實到人、事、物上.把人寫好.把事寫實。若從自己或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難以開發出動人的故事.寫一篇小說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若選擇議論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實和理論依據。
02
選材要新
為了使命題作文的選材新穎,我們在寫作中必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材料真實
“真實”是指選擇材料的内容必須真實可信。它要求我們選擇的自己熟悉的真實材料行文,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但一些同學總喜歡在作文中胡編濫造。如寫《逆境》的作文題目,就可能有60%的同學會在作文中寫自己從小是個殘廢的孩子,沒有胳膊或沒有腿”。
或者說“我從小就死了爸爸,13歲又死了媽媽,自己跟着70多歲的爺爺一起生活”等。像這種類似的編叙故事的現象,在作文寫作中不勝枚舉。這類作文不是從作者生活中來的真實事,所以在寫作中,往往漏洞百出,給閱卷人一種被戲弄的感覺。其實,我們生活中深入參與生活,并在作文中将自己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寫出來,就能寫出真情實感來。
(2)材料新穎
作文寫作中,我們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這裡講的就是作文的新穎選材。現在,在中學生作文中,有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寫人還是寫事,都是寫小時候的事。在文章的選材上,可通過以下兩方面達到創新:
一是與時俱進,盡量寫新近發生的真實典型的事件,以增強文章的鮮活性。
二是拓寬思路,使文章以新以奇打動讀者。如上面的文章,我們就可以寫感激某一件事、感激某一物、感激某一次機遇、感激某一次相逢、感激失敗、感激貧困、感激挫折等,通過拓寬思路,文章的選材就新穎了。
(3)材料典型
“典型”指材料有代表性,能以一當十,說服力強。新穎的材料不一定具備典型性,即使是新穎的材料,如果不具備典型性,選擇時也不能用。典型材料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
03
立意要奇
命題作文的立意是命題作文創新的關鍵。經過多年作文教學實踐,我認為作文立意創新可從如下幾方面去嘗試:
(1)轉換角度、質疑傳統
“轉換角度、質疑傳統”是指寫作中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對傳統已成定論的觀點、看法的質疑、反叛。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模式讓我們形成了總喜歡從正面去認識事物的習慣。
如說到“愚公”,我們總喜歡去贊美他的勤勞、持之以恒的美德;說到鄒忌,總喜歡去贊美他的“諷齊王納谏”的功勞等等。由于老師這麼教,我們這麼學,作文自然也就這麼寫,其結果往往就會寫出千人一面,百口同腔的文章,使文章索然無味。有句詩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一件事物(或一個人),我們如果放棄正面的思考,轉換一個角度,從反面或側面去思考,就會實現創新。比如,我們為何不可以去透視愚公的破壞環境,去直擊鄒忌的護短内心呢?
(2)轉換角色、反客為主
在這世界上,我們人類總喜歡把自己當着世界的主人,把動物、植物當着我們的附屬物,試想,如果我們在作文中将自己和周圍一切的主客關系交換一下,并寫出來,結果又如何呢?我敢肯定會大受歡迎的。
《西遊記》就成功地刻畫了一個猴子孫悟空的形象;《聊齋志異》成功地刻畫了狐仙鬼怪的形象等。這些就是反客為主的成功典範。如果讓我們寫《我是圖書》的文章,将自己反串成圖書,以第一人稱的手法,通過圖書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刻畫閱覽者的形象,批判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不愛惜書、偷書、撕書的醜惡行為,贊揚了愛愛惜圖書的優良品質。使文章塑造出新的形象,從而給人以新穎之感。
(3)想象幻想、合情合理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合情合理的想象幻想是作文實現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
以上三點,是命題作文在立意選材方面的應該掌握的一些方法,希你在作文寫作和複習中認真領會、認真揣摩,寫出最好的文章來。
真題範例:
題目:筆
要求: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請不要在文中出現真實的校名或姓名,否則扣分。
【文題诠釋】這是一則獨詞式命題作文,題目隻有一個字。
一、細分題目
獨字式題目,其寬闊的外延雖然給考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馳騁空間,但其中也埋伏着寫空寫虛的危險。因此,我們要學會對題目進行有效的分割、限制,寬題窄做,文章内容才會具體而充實。
這個題目,既可以進行分割話題,如筆的形态、筆的曆史、筆的功能等;也可以在其前後添加修飾語加以限制,如文人的筆、外交家的筆、筆的煩惱、筆的喜悅等,這樣,題目的範圍小了,思路反而容易打開,寫出具體而豐富的作文來。
二、深入構思
考場作文要力求避開第一構思,向縱深掘進,“筆”是同學們生活裡常用常見的物件,寫作時也容易陷入日常生活的場景裡,寫“我的一支鋼筆”、“筆的家族”“筆——學習的好幫手”,不是說這些不能寫,如果情感真摯,材料豐富,視角獨特(就有考生把筆拟人化,寫出了“筆”的功用、作用以及對人類的貢獻,獲得高分)也未嘗不是一篇好作文,但一般而言,這樣拘泥于實物的寫法,立意容易膚淺,題材容易撞車。
如果我們能夠從實物構思跳脫出來,通過創設情境,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由實到虛,以虛寫實,則容易打開一片新天地,出新出彩。譬如這裡我們把“筆”虛化為書寫“人生”、“青春”、“友情”、“自信”的筆,表達、立意就會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了。
[考場佳作]
筆倘若這個世上還有人在對舊日時光的執著;倘若這個世上還有人在對中華文化的苦苦傳承;倘若這個世上還有人在曆史跌宕中保持大徹大悟。
他們,便是曆代的文人墨客,遷客騷人。
而他們的執著、傳承、大徹大悟離不開筆的表達。(開篇點題,從作用上統領全篇。)
一個王朝的開始總是由強者騎着骠馬,别着寶劍或是從草原或是南方攻入,而王朝的滅亡卻總是由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化人在死死捍衛。王國維知道清朝已經滅亡時已經是深夜。第二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樣來到單位向同事借了5元錢。然後花了5角錢買了一張頤和園的門票。他徑直走到昆明湖前,散開背後的長辮。那天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長袍——
散開辮子的黑衣王老先生,此時此刻面對着湖水,像一支毛筆。身體是筆杆,頭發是上好的狼毫。他就這樣,縱身一跳,跳進了昆明湖。(巧妙的比喻,将王國維的生命濃縮成一枝筆。)
他在用生命捍衛滿清文化,他在向當時的動蕩宣戰。他真的無能為力了,他筆中的墨水已經幹涸了。(此舉蕩氣回腸,震撼人心。緊扣文題,将生命和筆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發人深思。)
同樣是宣戰,同樣是文人。(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魯迅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他緊握手中的筆,用他銳利的筆觸刺破敵人的胸口,用他剛毅的筆尖撕裂敵人的謊言。(字字铿锵,表現了魯迅手中緊握的是一支戰鬥的筆。)
他說,筆是他的武器。
他不是在傳承文化,他在改變文化,用他手中的筆。(宏大的理想凝聚在筆上,更突出了手中筆的作用。)
海子是我喜愛的詩人之一。他說:我想要一座大房子/面對大海/春暖花開。我無法想象他手中握着筆,口中念叨着夢想的背影。
呵,可是透過他的筆觸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浪漫和現實。(海子手中的筆記錄了現實,更記錄了人生。)
他們是不同時代的文人,在古代、近代和現代。
他們用的是不同的筆,毛筆、鋼筆或是圓珠筆鉛筆。
他們傳承的是同樣的文化,記載的是同樣的曆史。用筆,記載曆史,記載人生。
(從不同的角度将筆的作用濃縮其中,結構上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特色簡析]
讀了這篇文章,首先你不得不為該考生閱讀視野的寬廣而驚歎。魯迅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課本裡經常見到關于他的文章,以他的事作為文章的論據也許不足為奇;也許王國維的名字你也熟悉,但王國維自沉昆明湖的故事對學生來說也許就鮮為人知了。至于說海子,我們更不知道其人,更不知文中引用人他的詩。作為初中生,有如此文學視野,實在難能可貴。
其次,這篇文章的語言表述令人震撼,令人贊歎,開頭就出語不凡,令人刮目。再如寫魯迅用手中筆作為戰鬥的武器,同敵人戰鬥時,話雖不多,但寥寥幾句無不讓人感受到心靈的震撼與蕩滌。作為文章論據的事實,善用想像,恰當運用比喻,既豐富了論證的手段,同時又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