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主人公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
相傳在春秋末期,吳國大敗越國,作為越國的國君,越王勾踐也被吳王夫差所俘,過了幾年忍辱偷生的日子才被釋放回國。勾踐回國之後無法忘記曾經受過的屈辱,立志發憤圖強,于是每日睡在稻草堆上,還在房子裡挂上苦膽,以告誡自己發憤圖強,最終在吳越争霸中打敗吳國,稱霸于諸侯。
根據《史記》原文記載:“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自此勾踐的事迹廣受流傳。
到北宋時,蘇轼的《拟孫權答曹操書》中有說道: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于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以此來戲說孫權,而卧薪嘗膽這個詞語也流傳開來。現多用于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奮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