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塵4x/圖)
财經記者Tripp Mickle的新書《After Steve》,副标題是“蘋果如何成為一家價值萬億美元的公司,并失去了靈魂”。書裡講述了Apple管理層的内部分歧:前任首席設計師Jony Ive,與CEO Tim Cook不和,并最終離開了服務30年的公司。
Ive與Cook的分歧,并非因争權奪利、分利不均,而是因理念不同。Ive與蘋果創始人Steve Jobs堪稱心靈相通:他倆都認為,要為消費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特立獨行的、極緻的、充滿美之享受的産品。為追求這種理念,成本提高甚至暫時虧損亦在所不惜。
1997年,受到澳大利亞悉尼邦迪湛藍海域的靈感激發,Ive向Jobs提議:推出一款半透明藍綠色外殼的iMac。但這種外殼的成本是标準外殼的3倍。Jobs二話沒說,直接批準了費用增加,結果此創意震動并颠覆了全球IT産業,從此後,電子産品除黑白兩色塑料殼之外,有了多種材質、多種色彩的外觀。
Jobs脾氣暴躁,常在公司裡發火,而Ive總能讓他冷靜下來,他倆常一起吃飯,幾乎每天都在設計中心共同探讨、聊天。蘋果的理念創新、産品創新:iMac、iPod、iPhone、iPad……源源不絕、層出不窮,似乎永無盡頭。Jobs與Ive惺惺相惜,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倆的價值觀相似,都自命不凡、自視極高,用Jobs的話說即“活着,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Jobs和Ive的共同理念:科技要通過美來感動人的心靈,才能實現科技的價值。Jobs甚至因Mac OS操作系統的版式與字體設計不美而大發雷霆,開除了其公司最優秀的程序員。他倆的理念類似于《DUNE沙丘》箴言:建立在力量基礎上的帝國,無法吸引情感與忠誠,無法讓人們心甘情願地獻出他們的創造力和美好的事情,用美麗、文化去裝飾你的偉大帝國吧。
Jobs的理念和Ive的創意設計,确實收獲了數億“蘋果粉”,大批蘋果品牌忠實者,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購買昂貴的Apple全線産品,支撐了其品牌溢價。
但是,理想主義和激情澎湃所帶來的後果,使Apple公司在其前20年很不穩定,時而攀上銷售高峰、時而跌入财務谷底,幾次瀕臨破産邊緣,Jobs甚至被自己的董事會掃地出門。這充分體現出創業公司、創新團隊的特點,但如果Apple想成為世界一流公司,絕不能永遠這樣任性浪漫地玩下去。
在Apple的另一端,供應鍊和财務出身的Tim Cook,核心經營理念則全完不同,他以冷靜、務實、要求苛刻、注重細節而聞名。當下屬提出将庫存周轉率從25次/年提升到100次/年,以提升資金利用率時,庫克平靜地問道:如何才能達到1000次?
辦企業畢竟是要賺錢的,Ive雖與Jobs情投意合且才華橫溢。但Jobs明白:公司運營,隻能委托給冷靜的理工男,而不能交給熱情奔放的藝術家。遂于2005年任命Cook為COO,并推薦其作為自己的繼任者。同時,他安撫Ive:保證設計團隊将繼續作為公司一人之下的崇高地位,蘋果未來所有産品都賦予Ive最核心介入權限,甚至叮囑繼任管理層“不要讓設計師們失望”。
後來發生的事,有些像《三國演義》。Apple的“先帝”Jobs崩殂後,勤勉務實的Cook就像“諸葛丞相”般接掌了蘋果帝國的運行。且Cook遵“先帝遺诏”,對Ive禮遇有加:給他升職,讓他管理一百多人的團隊。但Ive不領情,說隻想要20人,管人多了會讓他疲憊。2014年,iWatch發布會時,Ive的奢華方案預算高達2500萬美元,結果被Apple财務給卡住了,Cook考慮了佷久才審批了這筆費用。Ive因此久久萦懷,頗有李嚴、魏延在“丞相”之下不得志的遺憾。
Ive與Cook更大的分歧,是在蘋果未來發展思路方面:Apple Watch是Ive繼承Jobs遺志的主打産品,他非常希望讓智能手表以時尚定位進入個人生活圈。但Cook的思路是“功能化”,譬如宣傳iWatch的先進科技、健身運動、鍛煉跟蹤等功能訴求。當iWatch在銷售初期業績平平時,Cook将其定位從時尚轉為健身運動,并進行了降價與分銷,這使Ive非常失望,認為這是在向華爾街妥協,為追求銷售利潤而放棄蘋果的獨特理念。
Cook的精力主要放在産品營銷、供應鍊管控、資本運作方面,這是其強項。但他不太關心新産品開發,很少與創意設計團隊溝通,與Jobs以往總往創意設計部門跑的傳統相反,Cook僅造訪過設計部門幾次,當Ive費盡口舌向他介紹創意設計工作時,Cook總是面無表情地點點頭、敷衍了事,這更加劇了Ive的失落感。
創意設計部門在Apple裡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會計師、營銷人員、工程師掌握了話語權,蘋果的産品越來越成熟、性能越來越穩定,但在Jobs之後十年幾乎再無全新創意,隻是不斷升級iPhone、iPad等既有産品:更快的CPU、更穩定的内存、更細膩靓麗的液晶屏。這種技術進步與疊加,與SAMSUNG、HUAWEI、OPPO、小米等競争品牌越來越同質化,最終Ive決定離職。
正式離職前,Jony Ive與其設計團隊所有同事,聚在一起看了電影《昨日奇迹》。這部文藝片講述了一位音樂人進入無人記得“The Beatles”的世界,并探讨了藝術和金錢之間的矛盾。最後,Ive在所有人面前,說了他作為蘋果員工的最後感言:藝術需要合适的空間和支持,才能成長。
就在Ive黯然神傷地離開他為之服務了30年的昔日精神樂園時,蘋果繼續維持着其強勁的股價,2022年5月初,其市值高達2.56萬億美元,成為當代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Jobs、Ive用30年時間,以“科技之美”奠定了Apple的品牌形象。在他們之後,Tim Cook用10年時間,成功實現了Apple的轉型,逐漸減弱了Apple品牌之前較濃郁的原創性、獨特性、藝術性。由強調突破性原創,轉為漸進改良,使其發展到超巨大規模、超穩态運營、優秀資本回報率的“老大公司”階段,開啟了今後幾十年收獲“科技之利”的大門。
Apple轉型所付出的代價,是與其他諸多消費電子競争品牌越來越同質化,創新相對減少,主要靠營銷和資本運營進行量能競争。Apple終于不再那麼鶴立雞群、卓爾不凡,而變成大片羊群中最為碩大的那隻。
Jobs、Ive作為創業一代,把“科技之美”玩得出神入化、令人目眩;Cook作為繼業之主,利用“科技之利”将Apple推向世界巅峰,在資本運營、企業經營、股東回報、職業經理人業績……各方面都無人能出其右。那麼,将來蘋果會怎麼走?蘋果會有一天輝煌不再嗎?所有人都在思忖與觀察。
(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美逸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