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大明16帝年齡

大明16帝年齡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2 12:19:42

相比較元朝,明朝的帝王世襲過程是非常闆正的。雖然中間皇城内苑曾先發生過靖難之役、議禮之争、國本之争等插曲,但基本上還恪守着正統的皇位世襲制度。

有明一代,自1368年第一任領導人太祖皇帝朱元璋走馬上任,至1644年最後一位崇祯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缢,國祚276年,曆一十七朝一十六帝。

十六位帝王,或勵精圖治,或恣意淫樂,更有後宮肆虐、宦官專權交織其中。父子兒孫,一茬一茬,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有特色。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1

年号小議

明清之際,皇帝年号是實行“一帝一年号”制,通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明朝帝王的年号、世系是十分清晰、講究的。以緻于在史書及民間常以年号來稱呼明朝皇帝,如稱朱瞻基“宣德”、朱厚熜“嘉靖”、朱翊鈞“萬曆”、朱由檢“崇祯”,人們對其熟悉程度超過“明宣宗”“明世宗”“明神宗”“明思宗”。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2

但明朝十六帝的年号中也有三例特殊情況,各有原因。

第一個特例是明惠帝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标的庶次子。

朱允炆在位時間是1398年-1402年,在即位的次年(1399年)改年号為建文。但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四子,朱允炆的叔父朱棣發動了靖康之役,建文帝不知所終,朱棣稱帝後,翌年(1403年)改元永樂。朱棣為了顯示自己皇位“得位之正”,廢掉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将建文四年改号洪武三十五年,不承認這一年号的存在,也就是說永樂元年(1403年)承接的是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而不是建文四年,故明人稱建文朝為“革除朝”。通過上面這件事也能夠看出年号對皇位正統的重要所在。直到193年後,也就是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明神宗才下诏恢複建文年号。

第二特例是明英宗朱祁鎮。他擁有正統和天順兩個年号,是明朝唯一一位有兩個年号的帝王。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宣統十年(1435年)時,9歲的朱祁鎮即位,次年(1436年)改元正統,但到了正統十四年(1449年),他因土木之變被俘。之後,朱祁鎮的弟弟、監國鄖王朱祁钰稱帝,是為明景帝,改元号為景泰。朱祁鎮被瓦剌放回後,朱祁钰擔心英宗複辟,将他軟禁于南宮。但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鎮因奪門之變成功複辟,并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期間,曾有大臣奏請革除景泰年号,未被朱祁鎮批準。

第三個特例是“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之所以說朱常洛是特例,是因為他在位時間太短,而且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這一年發生了三度皇位更替,先是萬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光宗即位,僅一月就駕崩,九月天啟皇帝繼位後,以萬曆四十八年(庚申)的八月至十二月為泰昌元年,次年(1621年)改元天啟。故萬曆四十八年與泰昌元年共在一年(1620年)。

短命天子多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起義後,朱元璋于次年投軍,隸屬郭子興部,後娶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為妻。郭子興卒後,朱元璋統率其軍。1363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次年自立吳王。後消滅張士誠、方國珍,統一南方。後北取中原,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稱帝,建元洪武,國号明,定都應天府。這位開國皇帝也成了明朝曆史上壽命最長的一位皇帝,享年71歲。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3

通過上面的《明朝十六帝年齡分布圖》可以看出,明朝皇帝的壽命并不長,平均年齡算下來不過42歲(此處,建文帝朱允炆年齡以失蹤年截止),而且50歲以下的皇帝占了12位,可以說英年早逝的居多。

其中,31-40歲年齡段的有7位,占到了43.75%,分别是明宣宗朱瞻基(36歲)、明英宗朱祁鎮(38歲)、明孝宗朱祐樘(36歲)、明武宗朱厚照(31歲)、明穆宗朱載坖(36歲)、明光宗朱常洛(39歲)和明思宗朱由檢(33歲)。30歲以下的皇帝有兩位,占到了12.5%,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25歲),天啟皇帝朱由校(23歲)。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4

英年早逝的結果必然是皇位更疊的頻繁,再來看一下這十六位皇帝的在位時長,先來看一下下面的《明朝十六帝在位時長》曲線圖。

可以看出,明朝在位時長超過20年以上的隻有5位,分别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6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30年),成化皇帝朱見深(在位23年),永樂皇帝朱棣(在位22年)。在位時間不到5年的有3位,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在位4年),洪熙皇帝朱高熾(在位1年),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1個月)。

再從即位年齡角度來看一下。

下面的《明朝十七任十六帝即位年齡分布》圖中顯示,明朝的皇帝即位時的年齡普遍偏低。

不滿18歲即位的小皇帝有5位,占比29.41%,分别是:天啟皇帝朱由校(16歲即位)、正德皇帝朱厚照(15歲即位)、嘉靖皇帝朱厚熜(15歲即位)、萬曆皇帝朱翊鈞(10歲即位)、正統皇帝朱祁鎮(9歲即位)。

18-29歲年齡段即位的皇帝有6位,占比35.29%,分别是:宣德皇帝朱瞻基(28歲即位)、建文帝朱允炆(22歲即位)、景泰皇帝朱祁钰(22歲即位)、成化皇帝朱見深(18歲即位)、弘治皇帝朱祐樘(18歲即位)、崇祯皇帝朱由檢(18歲即位)。

30-39歲年齡段即位的皇帝有3位,占比17.65%,分别是:隆慶皇帝朱載坖(30歲即位),天順皇帝朱祁鎮(30歲二次即位),泰昌皇帝朱常洛(39歲即位)。

40歲以上即位的中年皇帝有3位,占比17.65%,分别是:洪熙皇帝朱高熾(47歲即位),永樂皇帝朱棣(43歲即位),洪武皇帝朱元璋(41歲即位)。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5

世系傳承三次偏移

在梳理明朝皇帝世系傳承圖譜關系過程中,我們先來通過明朝帝王家庭成員排行、嫡庶身份以及立儲情況等圖表來分析一下各位皇帝的家庭身份。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6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7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8

通過三圖表可以看出,明朝的這十六位皇帝中,家中排行長子得以繼承皇位的有7位,占比43.75%,分别是: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厚照、朱常洛、朱由校。剩下的次子、三子、四子、五子等繼承皇位的有9位,占比56.25。

再來看嫡庶關系分析(不含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嫡子身份繼承皇位的有6位,占比40%,分别是:朱棣(嫡庶身份有争議)、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厚照、朱厚熜。以庶子身份即位的有9位,占比60%,分别是:朱允炆、朱祁钰、朱見深、朱祐樘、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再看十六位帝王皇儲身份的分布,其中即位前擁有皇太子、皇太孫身份的分别是朱允炆、

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翊鈞、朱常洛,共9人。

根據上面三個維度的分析結果,顯而易見,立長立嫡是明代皇位繼承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并且在大明朝帝王世襲中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制度在這個朝代也得到了體現,這也導緻了明朝帝王傳承過程中世系的三次變動,這一點可以通過下面《明朝十五帝與前任關系分布》餅圖得出結論。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9

遵循父死子繼制度得以繼承皇位的有10位,占比62.5%。分别是: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

以皇孫身份登基的有1位,占比6.25%,即建文帝朱允炆。

以兄長身份即位的有1位,占比6.25%,即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鎮。

以弟弟身份即位的有2位,占比12.5%,即景泰皇帝朱祁钰和崇祯皇帝朱由檢。

以皇叔身份即位的有1位,占比6.25%,即永樂皇帝朱棣。

以堂弟身份即位的有1位,占比6.25%,即嘉靖皇帝朱厚熜。

大明16帝年齡(讀圖看表識君王)10

在沒有沿襲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過程中,皇位的傳承就容易出現一些非正常的問題,如自立、非正常即位現象的發生。

在明朝的十七任十六位皇帝中,除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自立為帝以外,通過正常方式即位的有11人,占比64.71%,分别是:朱允炆、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檢。而通過非正常方式即位的,包括靖難、擁立等方式登基的有5人,占比29.41%,分别是永樂皇帝朱棣、景泰皇帝朱祁钰、天順皇帝朱祁鎮(二次登基)、嘉靖皇帝朱厚熜、天啟皇帝朱由校。

再說世系傳承中出現的三次偏移。

第一次是建文四年(1402年)發生的靖難之役。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靖難之後,明成祖朱棣通過武力奪取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太子朱标之子)的皇位,改元永樂。此時,明朝的帝王世系從太子朱标這一枝轉移到了朱棣這一枝,帝王世系一直順序傳承至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

第二次世系偏移發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于豹房,因沒有子嗣,導緻後繼無人,大明帝位出現了一個多月的空窗期。在内宮、外廷、閹黨等各股勢力的平衡之下,選擇了成化皇帝朱見深的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為帝。這時的明朝帝王世系從明武宗朱厚照這一枝轉移至明世宗朱厚熜這一枝。

第三次偏移發生在天啟七年(1627年),這時的大明帝國已是末期,天啟皇帝朱由校無嗣而崩,他的異母弟弟朱由檢繼承皇位,改元崇祯。但這時的大明帝國是日暮西山,牆倒衆人推,破鼓萬人捶,崇祯皇帝也是無力回天,于1644年自缢身亡,大明國祚宣告終結。

(本文原創:史說新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