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端午節比較常見的一種傳統食物,它是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制作的,裡面會添加各種各樣的配料,有些人會放一些食用堿,這樣可以讓粽子熟的更快一點,并且味道也會更軟糯,吃起來更美味。
包粽子放堿好還是不放堿好
放堿更好一點。
制作粽子所用的堿是食用堿,固體、圓形、白色,可溶于水。它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松解機和肉類嫩化劑,可以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和形狀,使其看起來更加美觀可口。
做粽子時,隻需取少量堿,在溫水中融化,然後倒入糯米浸泡的水中浸泡一夜即可。或者你可以把包好的生粽子放在堿性水中浸泡一段時間。
包粽子放堿和不放堿的區别
1、粘度不同
食用堿可以增加糯米的粘性,這樣吃粽子時會感覺到糯米的粘性,而不是清糧。如果不放堿,粽子也會有粘性,但粘性會差得多。
2、縮短烹饪時間
添加食用堿還可以縮短粽子的烹調時間,即烹調粽子所需的時間更少,因為食用堿可以增加糯米的粘度,使糯米更加柔軟光滑。如果你不放堿,你可以把糯米浸泡更長的時間。
3、口味
有食用堿的粽子味道更軟、糯、甜,因為糯米和粽葉是酸性食物,食用堿可以中和,所以煮粽子不會有酸味,味道更容易散發出來。
包粽子多少堿合适
糯米與堿的比例為600:38。
做粽子時,糯米與堿的比例為600:38,即每600克糯米加堿水約38克,每公斤糯米加堿水約0.06公斤。通常,糯米的顔色是淺黃色。如果放太多堿性水,包好的粽子會有苦味,這會影響粽子的味道,而且粽子的顔色會特别黃。
此外,過量消耗堿性水會對身體産生不良影響,因此要多加注意。
包粽子什麼時候放堿
用堿做粽子有兩種方法。
首先,将糯米洗淨,用堿水攪拌。另一種是先包好粽子,然後将生粽子浸泡在堿性水中,讓粽子中的糯米在烹饪前吸收堿性水。後者通常是農民燃燒的堿性水。這種粽子會更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