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過山海關是中國大陸網絡上、媒體間以及投資圈裡在東北經濟相關問題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說法,有被認為是一種地域歧視與刻闆印象。這一說法指的是不少公司在聽到涉及中國東北地區的項目時有意規避的現象。
“投資不過山海關”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自然環境因素。山海關以外的東北地處高緯度地區,冬季酷寒且漫長,取暖季高達半年以上。因此對于一般性投資項目而言,用于取暖保溫的成本非常高,如果不是受資源所限,通常情況下,投資者會望而卻步。另外,道路上的冰雪長達半年不化,對于高度依賴于物流支撐的産業,成本高、效率低。
二、市場規模不大,當地消費能力較低。東三省地廣人稀,近幾年當地經濟發展滞後,當地大量人口向南遷移,不斷流失。加之本地消費能力較弱,因此對有高度依賴市場和消費的産業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三、當地政府思想不夠開放,行政審批政策多而複雜,服務意識差,原則性不強,效率低下。這些原因導緻企業在投資過程中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而在投資者眼裡,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本身就是極大的風險。
四、人文環境開放度差,人才供應不足,制約當地民企發展。東北地區近幾年人口持續淨流出。再加上當地人文環境相對封閉,包容性不強,使外地人才不願流入,更不用說在當地紮根發展。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五、造假和違約事件頻頻發生,使當地政府和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更是讓投資者望而止步于山海關以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