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七夕節習俗有什麼?客家人為何七夕要取水?七夕節在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文化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會因為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而衍生出很多的習俗;有的則是因為七夕拜七姐所形成的習俗,所以七夕節雖然全國都有過,可怎麼過的,為什麼過可有着不一樣的含義。
梅州七夕節習俗有什麼
乞巧穿針
據《梅州客家風俗》載:梅州客家婦女亦有乞巧穿針,或以十根稻草由一人抓中間,兩頭由另一人在一頭打五個結,另一頭打四個結,打開看能否連成一條線,若能連成一線,則得巧,意示日後做什麼事都能巧妙成事。
取七月七水
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正午取井水、山泉水的習俗,而在這一刻取出的水叫做七月七水。傳說中七月七是玉皇大帝恩準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大喜日子,這一對有情人每年隻能見一次面,并且時間十分短暫,于是,他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互訴衷腸,淚如雨下。
他們所流下的淚水彙聚成了人間的河水,所以七月七水可以保存數年不變質,還能起到清涼解毒、避邪治病的功效。
做七姐妹菜
七夕這天要摘一些新鮮的豆角、黃瓜、苦瓜、辣椒葉、茄子葉、南瓜葉、蕃茨葉七種青菜煮成一道名謂七姐妹的菜。
據老一輩的人說,七姐妹這道菜是一個比試誰家的年輕媳婦更心靈手巧的菜肴,因為七月七一般在立秋前後,此時的豆角、苦瓜、黃瓜等接近過季,而葉子菜又還未長起來,在舊時又還沒有溫室蔬菜,所以這就得看誰家媳婦能将這些平常不吃的菜葉子煮得香甜可口。
客家人為何七夕要取水
梅州人認為七月七能治皮膚病,有什麼損手爛腳、皮膚腫癢(包括麻風)等,若七夕能去河裡浸泡一會,身上的皮膚病就會自然痊愈(麻風病除外),萬試萬靈。所以很多人一般都會一早到河邊、山坑邊打水!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仙女七姐下凡日,七姐下凡救濟凡人灑仙水,隻要那天到井裡或山坑去把水裝進容器保存起來經過多年也不會變質、不會生蟲,并且不用煮,七月七水配合蜂蜜有清熱解毒之效。
也有說法是在七夕那天,仙女會下凡到河裡洗澡。因此,客家人自古就有在七夕泡七夕水和儲藏七夕水的傳統習俗。
取到的水被稱作七夕水七月七水,裝一瓶七月七水在家,據說可以保佑自己一年平安順利,去河裡泡水則可以辟邪、治病、延壽、沾仙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