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資不抵債可申請破産,獲得法律保護和銀行支持。但個人如果破産,等待他們的隻有無窮無盡的追債威脅。
随着個體經濟在中國越來越活躍,個人破産法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它一方面是中國政府針對創業和消費促進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對于個人借款人更加寬容和信任。
那麼,個人破産制度可以依法免除債務,是不是意味着欠錢不用還?個人破産制度是否會成為“老賴”逃廢債的合法手段?
深圳發布規範個人破産申請指引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加強個人破産申請與審查工作的實施意見》。
意見明确,申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個人破産申請時應充分、如實披露相關信息,在面談輔導中提供虛假、變造資料,申報不實信息,作虛假陳述或者誤導性陳述,導緻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債務人申請個人破産清算的,應當喪失清償債務能力且清償能力難以恢複。不符合相關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個人破産清算申請不予立案;人民法院對個人破産申請進行審查,發現案情複雜,需要進一步調查的,可以進行聽證調查。
讓“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獲得“重生”
2021年3月,全國首部個人破産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産條例》在深圳施行,幫助“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獲得“經濟重生”。
此前在2021年7月,深圳市民梁某收到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送達的裁定書,法院批準了他的個人破産申請。這是個人破産法實施以來第一宗裁定生效的個人破産案件。
在該案中,債務人梁某2018年創業,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其資産不足以清償為創業所欠債務。深圳中院受理梁某個人破産申請後,進行破産重整。
按重整計劃,未來3年,梁某保留生活必需品、基本生活費用,其他收入均用于償還債務。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債權本金将100%清償,利息、違約金等免于償還。如果他不能按重整計劃執行,債權人依法有權向其追索未歸還的所有借款本息。
據相關法律規定,個人破産,是指作為債務人的自然人不能清償其到期債務時,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産,并對其财産進行清算和分配或者進行債務調整,對其債務進行豁免以及确定當事人在破産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範。
完整的破産制度由個人破産制度和企業破産制度共同組成。随着近些年來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個人破産制度的提出提供了制度條件。
此前個人破産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破産法的實施效果。
在個體經濟活躍的地區,企業資不抵債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産,但受破産企業連累而背上債務、成為被執行人的股東、法定代表人和企業從業人員等,卻不能通過同樣的方式尋求幫助。
國内首例被認為具備個人破産實質功能和相當程序的個人債務清理案件是”溫州某破産企業股東蔡某個人債務集中清理“一案。
政策落地,在個人層面完善了市場主體有序退出機制,并建立了“法院裁判、機構管理、管理人執行、公衆監督”四位一體的破産辦理體系,也能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業熱情。
不是“老賴”逃避債務的避風港
相關《條例》規定,個人破産類型分為”破産清算、重整、和解“。當沒有收入的債務人申請破産清算時,也并非簡單地免去債務。
《條例》規定了多種不能免除的債務和不能免責的情形,比如:因奢侈消費等行為而承擔重大債務或者使财産顯著減少;因故意損害他人導緻的損害責任等,債務人所欠的稅款、罰金,即便個人破産後也不能免除剩餘債務。
想要申請個人破産,需要符合“誠實而不幸”的标準,首先得居住在深圳(不要求深圳戶籍),并且連續繳納三年社保。
從破産裁定生效之日起,債務人要面臨3-5年的免責考察期。期間沒有發生違反規定的行為,并且經法院裁定認可,才可以免于償還剩餘債務。
重點注意的是,債權人也要簽字同意。如果出現隐瞞資産情況,本來可以還錢卻不還,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免責的裁定,讓債務人繼續還款,而且是無期限的。
申請成功的破産人雖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不用東躲西藏跑路,但在考察期内,他們的一些個人權利被限制,不能過高消費、買房買車,子女無法就讀價格偏貴的私立學校,離開居住地和出境還要經過批準。
個人破産法保護債務人,并不是說債務人申請了個人破産,就不用還錢了,而是給債務人一個賺錢還款的機會,同時還會對債務人的資産進行清算。
所以,個人破産制度,不僅不是債務人逃債的通道,反而是有效打擊逃廢債的法律武器。
我們對個人破産制度的價值功能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不要将個人破産等于破産免責。實際上,個人破産過程相當于是還款的過程。
對于想還款但沒有還款能力的人來說,如果一味地施加壓力,很可能會導緻債務人作出跑路等極端選擇。通過個人破産制度,在免責考察期期間債務人依舊需要償還債務,對于債權人來講不僅能收回一部分錢,還能避免債務人的極端選擇。
随着個人破産合法化的到來,大家對于創業的熱情定會高漲,同時也會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帶動大衆創新、萬衆創業的熱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