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探測最新消息?原标題:可探測千萬公裡外小行星 “中國複眼”二期開工,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小行星探測最新消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原标題:可探測千萬公裡外小行星 “中國複眼”二期開工
2月14日,“中國複眼”二期——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在重慶市雲陽縣開工。該項目将建設25部30米孔徑雷達,計劃于2025年建成,建成後将成為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強的深空探測雷達,實現對千萬公裡外的小行星探測,為我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防禦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填補國内空白 支撐小行星防禦計劃
小行星撞擊是地球的最大威脅之一,深空探測雷達是小行星撞擊防禦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幅提升小行星定軌精度,并獲取小行星高分辨率形貌。
“中國複眼”項目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建設,計劃在重慶建設世界上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通過高分辨率觀測小行星,滿足近地小行星防禦等國家重大需求,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項目共分三期開展建設,第一期“分布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明月山,由4部16米孔徑雷達組成,已于2022年12月完成建設,在開機運行之際就成功拍攝了我國首幅月球環形山地基三維雷達圖像。
此次開工建設的“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作為“中國複眼”二期項目,落地重慶市雲陽縣龍角鎮中洲島,總占地面積300餘畝,将建設25部30米孔徑雷達。在完成二期項目建設後,還将規劃“中國複眼”三期工程的建設,雷達單元數量拟擴展至百部規模,可拓展人類雷達深空探測的邊界,為行星形成等世界前沿科學研究提供支持。
突破研究難點 實現多部雷達協同工作
傳統集中孔徑雷達如同生物單眼,遠距離觀測需要極大孔徑,物理上難實現,将多部小孔徑雷達高效合成大孔徑雷達一直是國内外雷達研究人員努力的方向。
“要實現多部雷達協同工作是這項設想的難點,‘中國複眼’的實現可以說是雷達技術的一項突破性發展。”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曾濤介紹,昆蟲複眼由多個小眼睛神經協同,通過“大腦”處理實現遠距離觀測,“中國複眼”如同昆蟲的複眼,由多部雷達組合進行協同觀測,突破了傳統集中孔徑雷達的功率、孔徑局限,實現了更遠距離的深空探測。
據了解,“中國複眼”每部雷達單元都有獨立的天線孔徑、發射機、接收機,彼此之間通過同步分發鍊路與智能控算子系統相連,從而實現了“整齊劃一”“積沙成塔”的效果。
記者從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目前,“中國複眼”項目已納入重慶市“十四五”重大項目。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龍騰在開工儀式緻辭中表示,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的正式啟動,标志着“中國複眼”項目将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階段,這也是北京理工大學與重慶市深度合作的一個裡程碑。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将進一步加強與北京理工大學在科技領域的深度合作,發揮好北京理工大學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産業發展、數字經濟等方面推動形成新的合作項目,不斷延伸産業鍊創新鍊,助力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記者 雍黎)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