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廠商都在做自研芯片,不過有了芯片的加持确實能對某些需求的配置進行強化,比如目前已經出的影像芯片、電池芯片等。那麼如何看待手機廠商自研芯片?為什麼都開始自研芯片了?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如何看待手機廠商自研芯片
現在各大科技巨頭都紛紛開始布局自研芯片了,包括華為海思自研麒麟芯片,vivo自研芯片專業影像芯片V1,小米的澎湃P1等等,最近OPPO又官宣了将會在Find X5 Pro上搭載NPU芯片馬裡亞納X,這無疑是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決策,個人覺得這不但可以進一步擴大手機産品差異化,而且這也是廠商科研實力的重要表現!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造芯可以說是必經之路吧。比如蘋果也是從首款自研芯片A4處理器後,性能才突飛猛進的,而現在OPPO也要推出首款自研芯片馬裡亞納X,估計影像方面也會帶來很大的提升,不管怎麼說,OPPO能夠走出這一步,已經很值得稱贊了。
為什麼都開始自研芯片了
其實答案很明顯,每家都想掌握「核心科技」。
其實無論是相機還是智能手機,成像原理無非就是鏡頭控制光線進入 CMOS,CMOS 進行光電轉化,再由圖像傳感器還原為圖像。以上述過程來看,手機沒有任何赢過相機的可能性,除非「劍走偏鋒」。
相對于相機強工具屬性,智能手機其實更偏向「結果」,普羅大衆用手機更多的是随手記錄,很少去進行後期潤色,注重的是「一錘子買賣」。
随着手機 SoC 中 AI 算力的崛起,手機拍照從簡單的 HDR、夜景多幀合成,逐步發展到現在實時 HDR、大光圈模拟,以及複雜的「夜景」模式。通過 AI 算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不同圖像算法的精細化匹配,智能手機成像的過程也不再傳統,而是加入了許多「計算」的成分。
無論是蘋果的 A 系芯片,還是高通的 8 系芯片,近來的更新叠代中,相對于 CPU、GPU 性能的跬步提升,無論是核心數還是晶體管數,神經計算引擎卻有着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提升。而這些提升被運用在産品的各方各面,基于機器深度學習的計算攝影便是其中一大項。
縱使 SoC 上的 AI 算力已經大幅提升,但它依然是個通用方案,不同平台間的圖像個性化呈現以及計算攝影效果的表現差異不大。對于現在不斷追求差異化的手機廠商來說,這遠遠不夠,于是手機中為了影像差異化而設置的「額外」芯片已經十分常見。
如小米 MIX FOLD 上的澎湃 C1、vivo X70 系列中的 V1,以及即将在 Find X5 系列上出現的馬裡亞納 X 芯片,都是為了在影像上有着自己的特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