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曆史起源是從戰國開始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但是時間的漫長并沒有讓人們忘卻這個節日,反而經過代代相傳而使這個節日賦予了更多的寓意和文化色彩。那麼福建重陽節會做什麼?重陽節的文化色彩有什麼?
福建重陽節會做什麼
莆田蒸米果、祭祀媽祖
在福建莆田,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莆田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
另外,農曆九月初九在莆田沿海一帶還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福州登高帶甘蔗、吃九重粿
重陽登高,福州也有此傳統習俗,但與其他地方不同,老福州重陽登高時往往要攜帶甘蔗。民俗專家指出:這是取甘蔗節節高的寓意,寄托着人們對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孩子快快長高、長大的希望。
在福州傳統節日習俗中,有不少習俗與吃有關。重陽也不例外,老福州在重陽這天要吃九重粿,這是一種糕點,在福州方言中高與糕諧音,因此重陽吃九重粿是不可或缺的。九重粿顧名思義多達九層,因為制作繁瑣,舊時隻有重陽這天才吃得到。
龍岩贈毛豆、放風筝
福建重陽節,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筝為戲,稱為風槎。龍岩客家人叫重陽節為九月節,有的鄉村又叫兜尾節,認為它是一年中最後一個重要節日。
秋收完成,進入冬閑,鄉間過九月節特别隆重,家家戶戶包饧、包燈盞糕,宰雞宰鴨。城裡群衆過此節則比較簡單,一般買點豬肉加餐,有的則加上具有時令特色的食物闆栗炖鴨和包藥薯包。
重陽節的文化色彩
感恩
将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内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适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敬祖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孝道
對于重陽節的意義,将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