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脾胃養護的飲食原則

脾胃養護的飲食原則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00:44:47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開方也要綜合考慮病人的體質、病情以及藥物的性質和功能。

  一般來講,藥物要辨析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有毒無毒等。四氣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其中苦寒藥多用于清熱、瀉火、解毒,但是久服易傷元氣,容易損傷脾胃功能。

  如日常服用的闆藍根,藥性苦寒,屬于清熱解毒的藥品,對于體質較強、易上火的人群療效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屬于虛寒體質,面色發黃且經常拉肚子,則不宜久服,否則會因其苦寒傷胃,引起胃痛、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此外,市場上流行的減肥養顔類中藥制劑,大多含有大黃等藥物,而大黃性味苦寒,更不宜久服,否則不但損傷脾胃,還可引發黑腸病、腎結石等病症。

  飲食無節 暴飲暴食、饑飽不定、進餐不定時等飲食規律失常現象。

  飲食偏頗 當然這類不僅僅指偏食,還包括寒熱失宜、過食肥甘厚味、飲食五味偏嗜及飲酒無度等。

  飲食不潔 主要指不講究食材的衛生,及飲食習慣的衛生等。 在脾胃的飲食保養上,首推大棗。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栗、杏、棗)之一,曆史悠久。其味甘、性平,入脾、胃經;有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虛所緻的飲食少、腹瀉等症,病後體虛的人食用大棗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 大棗果肉肥厚,色美味甜,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因此曆來是益氣、養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等病人都很有益。大棗不僅是養生保健的佳品,更是護膚美顔的佳品。 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黃帝内經》中反複強調“甘入脾”,也就是說脾主甘味,因此脾氣虛、脾經弱時,适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可補益脾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