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傳入我國的時間,大約是在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的明朝萬曆年間。
煙草初入中國的時候,有相思草、金絲煙、仁草、八角草等各種名稱。從史籍記載,大約在清代之後,才廣泛開始叫煙草、煙絲。
剛開始,對于煙草的作用,有各種猜疑,有人認為它有毒,吸多能置人于死地。但更多的是說煙草可以去瘟,“避氣”、“避寒瘟”等。甚至有認為“邊上人寒疾”,非煙草不能治的。據說明朝派往雲南執行任務的軍隊因為“深入瘴地,無不染病”,但其中有一營人因為吸煙而安然無恙,故而“衆皆服煙”。之後随着軍隊的調動而使吸煙的習慣廣為傳播,到明朝崇祯年間,民間種植煙草和吸煙已很普遍,基本人手一煙。進入清朝以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嗜煙者極多。清王朝初期的攝政王多爾衮,就是煙瘾很大的人物。康熙皇帝也說他出巡時,常見大臣們在巡撫帳中吸煙。
現如今,煙草危害是當今世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衆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吸煙和二手煙暴露(被動吸煙)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