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添加”化妝品是不是智商稅?
文丨江夢茜
比心靈更容易敏感的是肌膚。近年來,随着“敏感肌”人群不斷增多,人們對化妝品的需求也逐步升級,追求更健康、更高品質的産品成為了主流,原本小衆的“無添加”概念,開始登上大衆舞台。
但是商家宣稱的“無添加”是否就等同于“零添加”與“更安全”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無“人工防腐劑”30年前的日本,經濟發展蓬勃,國民生活富裕,越來越多女性重視化妝美容。然而,由于當時的化妝品原料中所使用的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礦物、水、合成表面活性劑,不少日本女性使用這種化妝品後産生了皮膚過敏、損傷等現象。據稱,當時每l0位女性中就有3位患上一種稱為“顔面黑皮症”的皮膚病。
這一事件之後,解決護膚品中防腐劑等化學添加劑所造成的肌膚敏感問題,就成為了工程師關注的重點,“無人工防腐劑”這一概念也應運而生。
因化妝品中許多天然成分含有大量養分,易滋生細菌、黴菌等微生物,在一定範圍内添加防腐成分能抑制微生物的滋生,讓産品能儲存更長時間不變質。那麼這些标榜“無防腐劑”的化妝品是如何達到抑菌、延長保質期這類需求的呢?
據某資深工程師介紹,部分商家會采用一次性包裝或是真空包裝等包裝手法來避免重複使用所導緻的二次污染,但是這類包裝一般來說成本很高,隻有部分特殊品類才會使用。
除開真空包裝産品,采用新的防腐劑原料來替代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讀本》中限用防腐劑原料也可以宣稱“不含防腐劑”,但該工程師同時指出,部分新的原料如果沒有通過長時間的臨床試驗,其安全性并不能得到保證。
該工程師強調,我國化妝品中防腐劑用量參照歐盟标準,按照标準正常使用是可以保證安全性的,消費者也不必盲目追求“無防腐劑”産品。如近日強生因“甲醛門”被推至風口浪尖,但其實在化妝品領域,甲醛/甲醛緩釋體類物質都是化妝品中允許使用的防腐劑。
無矽油矽油作為一種柔順劑,可以填補毛鱗片之間的空隙,使頭發更柔順有光澤,如果成分表中,找到某個成分中有“矽氧烷”這三個字,基本上就可以判定這款洗發水中含有矽油。
“矽油在安全性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在環保上或許值得注意”,據曾任職名臣健康的一位工程師介紹,洗發水中的矽油成分,因在洗頭後流入下水道,在廢水中不易降解被部分環保人士诟病。
同時廣東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也指出,無矽油産品中替代成分,多為一些植物性或動物性來源的天然物質,迎合了當前人們對有機産品、自然來源成分的迷信,但這些自然來源的物質成分複雜,穩定性遠不及矽油,替代性的柔順成分可能有性質不穩定、易氧化酸敗、緻敏或緻粉刺效應等問題,例如羊毛脂、植物油,及其中所含的大分子有機物等。更直白一點來說,天然來源的物質成分不單一,并不一定比矽油好,反而有可能會造成過敏等皮膚問題。
無硫酸鹽通常來說,洗發品配方結構中,清潔發泡用表面活性劑是洗發品中除了水以外添加最多的成分,主要功能就是起到清潔的作用,而硫酸鹽就是其中常見的成分之一,其在洗護産品成分表中名稱常見于月桂醇硫酸酯鈉、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
一位受訪工程師表示,相較于硫酸鹽體系,以氨基酸成分為代表的無硫酸鹽體系會更溫和。但在“硫酸鹽體系”和“無硫酸鹽體系”孰優孰劣這一問題上,該工程師指出,洗護産品配方優劣不僅僅是某一種原料就能定性,要看整體配方情況,“更溫和”的體驗是未來行業追求的趨勢。
但另一位業内工程師則認為,硫酸鹽成分的清潔效果是會優于氨基酸成分,但在溫和性上,部分标榜氨基酸成分的商家其實并沒有正面回答消費者自己的産品是否真正溫和,隻是給了消費者溫和的暗示。
無酒精因為酒精成分能促進皮膚吸收,使用時也能給皮膚帶來清涼的體驗,所以在化妝水這類産品中,酒精是使用較為普遍的成分。但随着“無酒精”的化妝品走入市場,消費者似乎就對含酒精的化妝品産生了“戒心”。
“除了少數皮膚特别敏感的群體,大部分人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妝品都是沒什麼問題的。酒精對皮膚有害可以說是部分商家為了誤導消費者所做的營銷暗示。”一位不願具名的工程師告訴記者。
此外,就部分大牌化妝品中酒精含量較高,網絡測評提出這類化妝品不适宜“幹皮”使用的觀點,該工程師認為,是否适宜“幹皮”使用主要是看化妝品中留存性成分多不多,而不是單看酒精這類揮發性成分。
無礦物油
礦物油成分能在皮膚上形成一道不透水的膜,防止皮膚中的水分丢失,補充皮膚的屏障功能,對幹性皮膚來說,礦物油是非常好的滋潤成分。
“礦物油成分需要精煉,如果是工業級的會有一定危害,一般來說,好的礦物油是沒有問題的,但也不排除質量管控不嚴格的廠家在化妝品中加入不合格礦物油,從而對皮膚産生危害。”在被問及礦物油成分是否有危害時,一位工程師如是說道。
“賣原料的覺得礦物油不賺錢,做配方的覺得它不高級,但其實它性能是很優越的”,該工程師指出,消費者應該放下對礦物油成分的偏見,沒必要去盲目追求不含礦物油的化妝品,但出于環保考慮,礦物油來自石油這一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部分環保主義者抵制礦物油是可以理解的。
新的産品帶來新的概念,新的概念也許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标,也許隻是商家圈錢的“營銷術”,面對紛繁複雜的新概念,消費者還需擦亮雙眼,切莫跟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