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業二(公元606)始置進士科進士科設置标志着科舉制創立。積極影響: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權壟斷;提高官員素質與行政效率;保證了政府行政人員的來源,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社會穩定;有利于社會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學風氣的形成。
消極影響:使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但導緻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于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于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别)和主要以成績定取舍三個顯著的特點。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1300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