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

時尚 更新时间:2025-02-09 20:06:51

你可曾到過黃河?

我六歲的時候就随父親到了黃河,當時就被黃河那排山倒海的氣勢給震住了:

那黃河之水從天傾瀉而下,風雲變色,咆哮萬裡,猶如一把屠龍寶刀,将昆侖山這條巨龍攔腰斬斷,直闖龍門。龍門位于山西和陝西交界的黃河峽谷,兩岸高山聳立,以龍門為界,上下落差極大,在這裡,能看到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鯉魚在這裡跳躍。傳說鯉魚從下方往上躍過龍門,就能浴火重生,化生為龍,直飛九天。當然,能夠從下方跳過龍門的鯉魚,萬中無一,沒有堅忍不拔之志,無所畏懼的勇氣是萬不能達成的。這就是“鯉魚躍龍門”的故事,也是易經中“魚躍于淵”之象。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既有搖山動地的氣勢,又有多情善感的一面。黃河下遊水流舒緩,仿佛奏響一首輕音樂,眉宇間滿含眷戀,歎息着年華易逝,流水不複。李白一生好向名山遊,看到黃河低吟淺唱,水流潺潺,不複上遊雄奇,深感人生于天地間,不過蜉蝣寄于滄海,其間短暫猶如白駒過隙,于是悲從中來,發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為青絲暮成雪”的生命感歎!人生苦短,光陰不再,怎能虛度光陰?白頭空歎?

穿過千年的曆史風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站在岸上深情的回望黃河,隻見黃河曲折萦環,蕩氣回腸,似乎在訴說中華民族的坎坷與艱辛。于是寫出了“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這樣的佳句。中華民族經曆了多少苦難?經曆了多少水與火的煎熬?你可曾知道?多少文明,多少民族在曆史巨浪的颠簸中沉浮、毀滅,唯有中華民族曆經五千年風霜雨雪,刀槍劍戟屹立不倒。你可知道,蒼天為何總是眷顧我們?你可知道,曾經有多少古聖先賢,為了中華民族的延續和繁榮,前赴後繼,九死而無悔?你可知道,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怎樣開闊的境界與心量?你可知道,多少仁人志士因為言簡意宏的四句教而受啟發,确定了人生的方向、生命的價值?他們追随聖賢的腳步,心懷天下,兼濟蒼生,不斷擦拭中華民族的神聖圖騰,直至纖塵不染,直至浩然正氣充沛天地。怎麼能不有所追求?怎麼能像動物一樣把生命的追求限于自私的享受?

中華文明通達天地智慧,被全世界公認為最燦爛的文明,這些,都發源于黃河。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1

仔細觀察黃河的形狀,再聯系這頂帽子的形狀,你會發現黃河的地圖跟這個帽子如此相似。什麼?你說不像?好吧,不管你覺得像不像,反正“萬物皆備于我”,我說像,它就一定像。來,帶着這頂帽子走天涯。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2

(注意:紅的是關鍵詞轉為圖像,轉化為圖像就能印在腦海裡)

在這頂帽子的發端,裝上了八袋鹽,用卡車拉走(巴顔喀拉山脈)。其實長江和黃河的源頭非常接近,隻隔着一條巴顔喀拉山。一在山南,一在山北,一條往南,一條往北。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這條山,黃河和長江是可以合流的,他們本可以在一起!卻被這蒼茫而無情的大山硬生生的拆開了,咫尺天涯,再無聚首。“可憐相望不相聞,此恨綿綿無窮已”,黃河滿含幽怨的說。

既然沒有辦法擁入長江的懷抱,那麼好吧,愛情雖可貴,柴米價更高。現實一點,日子還是要過的,一切向前看。幽怨過後是前所沒有的力量,于是黃河義無反顧的挾風雷之勢,沿懸崖峭壁,奔湧而下。此時,她剛剛下山,還不知道,前面不遠處,對她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前方,是不可知的命運...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3

昆侖仙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萬山之祖。所有修仙小說和影視劇,都有昆侖虛的影子。據《山海經》記載:海内有昆侖,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昆侖山就像一條長達2500千米,高達六千米的巨龍,橫亘在中華西北大地,黃河下山的必經道路上。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4

要麼放棄退縮!要麼背水一戰!要麼煙消雲散萬劫不複!要麼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

青春烈火,怎可放棄?生命價值,怎可言敗?

黃河以雷霆萬鈞之勢,反複不斷沖擊昆侖山這條巨龍。昆侖神獸,卻紋絲不動,耷拉着眼皮,看也不看她一眼,滿臉都是嘲弄與不屑。黃河毫不在意它的嘲笑,以百折不撓的勇氣,一次次反複沖擊,力量一次比一次增強,如此反複,曆經千年,終于将昆侖山攔腰斬斷,滾滾洪流,雷鳴般喧洩而出。從此,再無障礙!心中無敵,則天下無敵!自此,人們把被黃河斬斷的黃河以東的這條山脈叫秦嶺,它是0度等溫線、800米降水線、南北分界線等重要地理界線。如果不是黃河沖破阻礙,秦嶺這一段,就跟昆侖山連在一起,中國的地圖上,就沒秦嶺什麼事了。中華大地也将南北阻隔,萬裡迢迢,難出關山。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5

沖破昆侖虛後,黃河再沒遇到過剛下山時的那種生死存亡的考驗,一路暢通無阻,過關斬将,自青藏高原,流經黃土高原,折向内蒙古高原,再轉向華北平原,最後注入渤海(所謂渤海,就是雞脖子)。全長5464(武士(54)把牛屎(64)裝在帽裡)千米。足迹遍布9省:青、藏、甘、甯、内、陝、晉、豫、魯(青藏高原上,甘甯(甘,甯)隻穿了條内褲(内蒙古),用扇子(陝)了扇,把兩座山(山東山西)扇到了河南)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6

黃河也分為上中下三段:帽子頂上壓着一座陰山山脈,把帽頂右側壓破了一個小口(河口),帽檐偏右,點綴着一朵桃花(桃花峪)。上遊多峽谷,水能豐富,中遊水土流失嚴重,原因:自然原因:黃土高原,土質疏松,降水集中。人為原因:植被破壞。下遊河床擡高,形成“地上河”。根據相應河段特征對黃河進行治理:上遊,開發水利;中遊,保持水土,種草植樹;下遊,固堤分流。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在黃土高原植樹種草。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7

黃河的四條主要支流、主要城市和水利站:

帽子外面兩條支流,裡面兩條支流,基本呈對稱狀。帽檐左邊,黃帝(湟水)用一粒仙藥(洮水)換了一碗蘭州拉面(蘭州)。黃帝吃完面後,順着河水往上遊走,順手從劉邦家裡(劉家峽)拿了一顆李樹種子,種在在拐彎處的峽谷裡(李家峽),之後繼續往上,看到一條龍在吃羊(龍羊峽),劉家峽、李家峽和龍羊峽是黃河上遊最重要的水電站。在帽子右側,有個太太(太原)拿起一瓶汾酒(汾水),喝進了胃裡(渭水),又吃了一個西瓜(西安)。吃完西瓜往下遊走,看見峽谷裡有三重門(三門峽),因為門擋住了浪花,所以再過去浪花逐漸變小,因此叫小浪底,小浪花滋潤着帽檐上的那朵桃花(桃花峪)。三門峽和小浪底是黃河中遊最重要的水利站。

高考黃河地理知識點(生地會考之黃河知識點)8

帽子頂部,有一個像鞋套一樣的區域,(所以叫做河套平原),帽頂因為包着頭部,因此中間有個城市叫包頭。往下一點,就是甯夏平原。這兩個地區,水量豐富,氣候适宜,是西北地區的“塞上江南”

戴上一頂帽子走天涯,黃河的重要知識點就全部濃縮在這個帽子裡,還有信息點沒講到的,大家可以自己在這個帽子上補充。

我心即天心,天心即我心。學習記憶大道,提升十倍學習力,開啟天賦未來!

金剛經說,"法施得智慧",歡迎關注并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