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初,漢正街不過幾百米長,商業的複興與繁榮推動了市場與街道的拓展。其時,漢正街楊家河至五彩巷之間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後街,升基巷以下有夾街,夾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間又有小夾街。衆多小街小巷以漢正街為主脈,縱橫連接,組成了新興的漢口沿河商業區。據清道光年間統計,這片形如卧帚的商業鬧市,稱之為街的有32條,巷有64條。漢水碼頭水運的繁榮帶動了武昌、漢陽港埠随之興旺,漢正街的商貿市場由碼頭發展到河街,又由河街發展到正街,推動武漢市場向縱深發展。
漢正街小商品市場
很多人記憶中的品牌服飾批發市場
2011年8月15日漢正街周邊地區正式實行交通管制。漢正街也将全面整治,整體搬遷,徹底改造,照初步規劃,漢正街地區完成搬遷改造後,改變“現場、現貨、現金”的傳統交易模式,提升商業業态,建設集休閑旅遊、電子商務、貿易流通、文化會展等功能于一體的世界級濱水商貿旅遊區(TBD)。重建後的漢正街将不再具備批發市場的流通模式,而是一種電子交易高端的零售業态。而漢正街中原有商鋪,将搬遷至漢口北。
雖然漢正街自2011年“搬遷”以來,已無“官方”說法,但根據各方數據,大緻估算出漢正街地區2018年銷售額約800億,漢口北地區約600億左右,合計約1400億——僅看數字,漢正街依舊是穩居全國前十的小商品市場,談何衰落?
與之相對,2018年義烏市場國内銷售額達到1593.1億,出口額達到2521.6億,合計達到4114.7億——接近漢正街的三倍。對于曾經照亮改革開放航線,如今偏居一隅的漢正街而言,衰落在某種程度上是不言而喻的——他再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先者,而變成了業态落後、亟待重生的往日餘晖。關于漢正街的衰落,負責漢正街搬遷的卓爾董事長閻志在其主編的《漢口商業簡史》中語焉不詳:“因為種種原因漢正街落後于浙江義烏等小商品市場,漢正街在3-5年内将整體搬遷至漢口北,過去漢正街的輝煌已成曆史”。而這些“種種原因”可以很多:街道布局導緻的物流困難、私有鋪面帶來的租金成本過高、空鐵發展對武漢樞紐地位的削弱、本地制造業的落後……然而,義烏一個三面環山、交通不便、毫無工業基礎的縣級市創造的中國奇迹,将這一切原因踩狠狠在腳下——從來隻有開拓和創新才是硬道理,不直面症結,僅依靠搬遷而不是改革,丢掉了漢正街開拓進取的精神,自然隻有被超越被甩下。
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
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
再看看類似的武漢白沙洲大市場
“白沙洲大市場搬遷”消息的傳出,并非空穴來風。7月2日,湖北日報一篇名為《在鄂港商張志偉:把武漢活魚賣向全國》的報道,武漢白沙洲農副産品大市場董事長張志偉表示,“白沙洲大市場已經建成20多年,很多硬件設施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目前正在籌備整個市場的搬遷,可能需要用地1500~2000畝。”可見,白沙洲大市場的搬遷工作,的确已經進入籌備階段。7月15日,省商務廳副廳長胡中海一行到葛店開發區、洪山白沙洲大市場調研座談,為武漢萬噸華中冷鍊港承接白沙洲搬遷事宜進行摸底協調。這則消息更是從官方層面,證實了白沙洲市場搬遷消息的真實性,大概率将由鄂州葛店承接白沙洲大市場搬遷工作。
至于有人認為,白沙洲大市場搬到葛店開發區後,運輸距離增加将導緻運輸成本增加,武漢菜價大概率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也有網友表示,市場搬遷後,對白沙洲的發展百利無一害,城市面貌将有實質性改變。
按筆者看來,如果單純隻是冷鍊港遷到葛店,從環境和産業鍊升級出發,對白沙洲區域的發展是有利的。畢竟市場運營還是在白沙洲原地,隻是倉儲和部分物流轉移到葛店。對于轉移到葛店會增加物流成本筆者倒有不同看法。畢竟武漢的倉儲成本比葛店要高不少,從綜合成本來看,不見得會增加整個物流成本。
從漢正街到漢口北,是整個市場環境的轉移,從白沙洲到葛店,是單純的産品前端轉移,不可同日而語。其實根本的搬遷不是目的,敢為人先,追求卓越才是硬道理。
武漢 #武漢頭條#漢正街#白沙洲,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