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石村新貌
生态三江口
白霜澗漂流
歸義鎮大坡村綠化景觀
雲秀山黛
樟木古街
安平鎮富甯村全景
聖表村秋色
自“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岑溪市立足自身實際,大膽探索創新,走出了具有岑溪特色的鄉村建設新路子。
“三清潔”保基礎。清潔家園方面,全市282個行政村及自然村已建有垃圾池1960個、焚燒爐(填埋場)1046個,購置有垃圾運輸車973輛、垃圾箱2865個。加強農村環衛保潔隊伍建設,配備村級專職保潔員1428人,兼職保潔員4226人,落實“戶前三包”責任制,村村制訂有村規民約,形成了統一管理、互相監督、自我約束的村民自治模式。清潔水源方面,清理湖泊、河流、池塘345處(條),劃定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範圍24個,取締飲用水水源地各類隐患污染源275個。清潔田園方面,全市清潔生産技術推廣面積42.5萬畝。
“三化”惠民生。推進村屯綠化,投資1010萬元,全面完成100個自治區級示範村屯、8個梧州市級示範村屯和1105個一般村屯的綠化。推進飲水淨化,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開工項目19個,完成投資1561.89萬元。推進道路硬化,實現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達100%,同時改善屯内道路通行環境,提高通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自然村屯道路通達率、農村道路網絡化服務水平。
創新探索常态化機制。一是落實“八個一”。即一份村規民約、一支駐村隊伍、一套督查辦法、一套獎懲措施、一名保潔員、一個垃圾池、一輛垃圾運輸車、一個村民活動場所。二是完善垃圾三種處理模式。村收鎮運市處理模式,即距離市區不超過20公裡的鎮(歸義、馬路、岑城)的生活垃圾集中運送到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村收鎮運鎮處理模式,即距離市區大于20公裡且在公路沿線交通方便的鎮村(社區)生活垃圾由鎮負責統一清運到鎮垃圾場進行處理;村收村運村處理模式,即地處偏遠且交通運輸條件較差的村,其生活垃圾由住戶負責分類并存放到自家門前或指定地點,再由村(社區)保潔員收集到村(社區)垃圾池或附近幾戶住戶商定的地點進行處理。三是落實資金保障。将鄉村建設資金列入财政預算,按每人每月1.5元标準下撥各鎮。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通過村保潔協會(理事會)向村民收取一定的農村垃圾有償清運費,以此提高群衆保潔意識。全市大部分村收取标準為每人每月1元,覆蓋率達90%。四是構建“網格化管理”格局。市、鎮、村、組層層傳導、層層落實到人管理。
注重督查保實效。市鄉村辦督查組實行“三分之一”督查辦法,每月對各鎮督查2次,每次督查三分之一的行政村,行政村由督查組随機選擇,兼顧回訪原則,在下一輪督查時還包含了部分上一輪督查過的行政村,确保督查不留死角。實行督查月排名,對月排名前三的鎮各獎勵2萬元,對排名倒數第一的鄉鎮負責人,第一次進行通報,連續二次則電視曝光,連續三次則進行約談。(本版文圖由岑溪市鄉村辦提供)
聲音
在長效機制建設上下功夫
岑溪市委書記 覃 頌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不是一陣風,關鍵要在長效機制建設上下足功夫。為此,岑溪構建三項工作機制,力促生态鄉村常态化、長效化。一是黨員服務機制。在村(社區)成立黨員服務隊,帶領廣大群衆積極參與。二是協商民主機制。通過村(社區)黨員大會、村(居)民代表大會和各自然片戶主會議,對鄉村建設重大事項的提出、商議和決定進行村民協商。比如村規民約、垃圾池選址建設、保潔經費籌集等事項均由村民協商決定并監督實施。三是目标量化機制。将鄉村建設目标任務用計分方式進行量化獎懲。建立健全文明農戶星級評比制度、村幹鎮幹考核制度、工作隊考核制度,并進行嚴格的考核評比。這些制度的建立,均由群衆自己作主,由群衆監督黨員幹部、監督自己,凸顯群衆的主體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