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地方,會想起一些人和事,在人生的軌迹裡,會讓你深深的記得”
南三條,每個角落裡都藏着一些故事
我第一次去南三條,是在我上六年級的時候,從靈壽一個小村莊跟着去南三條批發東西的舅舅,做了半上午汽車,“千裡迢迢”來到南三條,就為買一隻鋼筆,好在同學面前顯擺用。
鋼筆雖然買到了,但是在我們小村莊讓我成為顯擺資本的,并不是鋼筆,是南三條的宏偉壯觀,商品的琳琅滿目。
高中,有沒有跟同學組團來這裡買過學習用品?
大學,為了學做小生意,有沒有來這裡,批發過襪子?
畢業後,結識了許多“莊外”人士,見過了很多更大的市場,南三條逐漸變得渺小起來。
無論多麼渺小,它在我心裡的質量是越來越沉的。最後,購物轉移到了商場和超市。終于,它變成了我青春裡的記憶。
圖片來源:石家莊發布
同學小李說起他小時候的事兒:
八歲的時候跟媽媽去南三條購物,偶遇一個移動的雪糕攤兒,我撒膩歪說:“媽媽,給俺買個雪糕!”
媽媽說:“給兩毛錢去買吧!”
炎熱的夏天,我舔這冰糕,讓融化了的冰糕一滴一滴流進我的嘴裡,笑的真的很開心。
時過境遷,我長大了,媽媽老了,南三條也變了,唯一不變的是媽媽對南三條的情感!
我再次陪媽媽來南三條,我開上了小汽車,她還堅持坐公交去,去了之後還是會跟商販讨價還價,還是用手絹包錢。
我心裡過意不去,我說:“媽媽,改天我給你買個錢包。”
媽媽說:“你懂什麼啊,這叫情懷!”
一條胡同,襯托起整個城市的繁華,承載着一代人的夢
南三條,改革開放的産物,誕生于1979年,前身隻是一個“天橋市場”,位于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唯一通道處的天橋東側。當時,借助交通便捷、客流集中的地域優勢,使各地商販聚集在一起,自發形成了“天橋市場”。1989年在天橋市場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投資、商戶集資等方式,建立南三條小商品市場。并通過三次升級改造,跻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行列,“南三條”的名字響遍大江南北。
在這裡,不僅彙集了全國各地的商品,也彙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有夢想的人都出來創業,坐上火車,走着走着就來到了石家莊,他們在這裡看到了商機和希望。隊伍慢慢壯大,最終形成“南有北義烏,北有南三條”的局面,成為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出口國外。從而帶動了石家莊經濟快速發展。
圖片來源:人民網
來這裡創業的第一批人,最大的也60多歲了,他們把青春、熱血、汗水、歡笑都留在了這裡,在這裡結婚、生子、定居,半個人生奉獻給了南三條,他們功不可沒。
前生今世南三條,如今不溫不火似大叔
時光流逝,40年彈指一揮間,如果你是80後,你也許會記得這張照片:
1998年升級改造之前的照片隻能找到一張,看到這張照片有什麼感覺?
如果你是90後,也許會記得這張照片:
這是1999年建造的大門,當時是石家莊地标性建築。我第一次見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你是00後,你大概知道這張照片:
整潔的馬路上,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卻多了份井然有序。
雖然南三條的“臉”沒了,但裡邊的建制還都健全,整個南三條包括:
新源發商貿城:華北乃至全國最大的針織、内衣國際國内知名品牌展示、商洽、貿易專業市場。是不是全國最大,跟咱小老百姓沒關系,隻要我去了,東西便宜就行。
太和日化成:華北地區最大的日化、塑料、陶瓷、口杯、不鏽鋼等家用百貨專業批發市場,更是北方地區最大的超市、商場、酒店、企事業單位日用品配貨基地。不知道愛做飯的朋友有幾個,對于我這個半個美食家(資深吃貨)來說,廚房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廚具(碗筷)。
太和文化禮品城:氣勢雄偉,規劃先進,集經營、展示、辦公、倉儲、綜合服務為一體,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國家級工藝禮品、文化用品批發市場,是南三條商貿區标志性建築物,是名副其實中國北方最具影響力的工藝禮品文化用品批發基地。
呵呵,說出來不怕各位笑話,我來這裡買東西,都是用來表白的!真不好意思說買了多少次(手動捂臉)!
現代床品百貨城:床上用品,應有盡有,隻有想不到的,沒有找不到的。
建國食品城:幹果,糖果,飲料,酒水,零食等等,我進去一般就是餓的腿軟!沒出息的本質暴露無遺。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張新民的博客
華北箱包城:呃。。。。。。這個這麼說吧,你想買個是名牌又便宜的包包那就去華北箱包城!全是高仿!不過還真耐用!
南三條裡還有還多商城,就不一一列舉,從1979到2019,整整四十年,就像一個四十歲的大叔,經曆了形成—壯大—穩定,現在已經過了年輕氣盛,對外擴張的年紀,開始修煉起内功。
勒泰、萬達、萬象城等競争者此起彼伏,
但南三條它一直在哪裡,
總是在哪裡,不溫不火,不怒不狂,
但是在它心裡還是有一個值得驕傲的聲音:
“我,是第一個站在這片土地上的超級市場!”
你有沒有在南三條留下了什麼記憶?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