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是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子夜是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依據時、分、秒,就把一天24小時分清楚了, 這種計時方法是實用的“舶來品”。在古代我們也有自己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
時亦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采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兼有古代的習慣稱法。依次是:子、醜、寅、卯、辰、日、午、未、申、酉、戌、亥。
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計時工具。漏,指漏壺;刻,指箭刻,即由漏壺水面的高低,通過箭刻的标度米标來标示時間。
“更”按現在的說法,可以理解成夜班時間表。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 也叫作五鼓或五夜。
“點”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八點鐘、九點鐘含義不同。“一 更”是現在的2個小時,也就是古代的“五點”, 所以,古代“一點”的時間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如《西遊記》第九回裡說: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五鼓三點”就是指淩晨04: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