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蘭王國于1815年分裂成兩個國家,分别為荷蘭王國和比利時王國,具體内容如下。
尼德蘭王國分裂史簡介:
尼德蘭王國,即“比利時革命”,或稱作比利時獨立是比利時人受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鼓勵,反抗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強行合并荷蘭及比利時兩國的決定,争取比利時獨立及成立自由主義政府的革命,成功地讓比利時在列強同意下獨立,影響了當日歐洲其他地區爆發的革命
尼德蘭王國分裂的背景:
1、比利時人不滿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統治;
2、荷蘭和比利時的民族構成不同,語言不通,在宗教上亦有分别,故此在民族主義盛行的十九世紀裡,比利時人無法忍受自己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3、而在經濟結構上,比利時是一個工業和農業發達的國家,而荷蘭的經濟卻側重于商業和捕魚業為主,因此荷蘭的經濟政策每每傾向自由貿易,反之比利時希望以貿易保護政策來保障自身的工業,兩者在經濟結構的差異導緻雙方分岐日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