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雙奧頻道

雙奧頻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1:00:25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佳璇

雙奧頻道(雙奧精氣神)1

2021年10月18日, 扮演最高女祭司的演員喬治烏取得聖火。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古奧林匹亞采集成功。2000多年曆史的赫拉神廟遺址前,奧運火種再次為北京點燃(鄭煥松/攝)

2021年10月18日正午時分,在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奧林匹亞遺址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的火種采集儀式如期舉行。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希臘演員桑西·喬治烏立于赫拉神廟遺址前,向光明之神阿波羅祈禱,然後利用凹面鏡點燃了火種。

對桑西·喬治烏來說,北京是一座遙遠但親切的城市——她首次參加奧運聖火采集,就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種采集儀式上。

2022年,奧林匹亞山上的神聖火種将再次降臨北京。“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石景山腳下“水晶鞋”已擦亮,延慶小海坨山上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張家口崇禮的“冰玉環”“雪如意”,都已經準備好迎接冬奧盛事。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認為,“北京将書寫曆史”,這不僅僅是因為聯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北京是有史以來第一座“雙奧之城”,還因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将把中國人民與世界聯系起來,實現讓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從而永遠改變冬季運動曆史”。

北京曾創造過一屆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2022年,北京将戴着“雙奧之城”的桂冠,再亮精氣神。

古都“雙奧”氣質

2018年除夕,巴赫到訪韓國平昌冬奧會的“中國之家”,走上三樓之後,他被一幅5米長的畫卷所吸引,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放大鏡,仔細觀賞起來。

長卷名為《冰嬉圖》,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宮廷畫。畫面中央的滑冰者隊伍宛若遊龍一般,正展示着各種冰上技巧。

如今,《冰嬉圖》在北京石景山首鋼園區的北京冬奧會展示中心裡陳列着,除了畫卷本身之外,展覽還輔以數字技術,讓畫卷裡的人物動了起來。

“《冰嬉圖》全景描繪了清朝的人們在冬天欣賞冰嬉的場景,是北京冬天冰上運動悠久曆史的最好展現。”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大型活動部部長李虹豔說。

“北京曆史上曾經曆多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作為都城,來自北方、西北的民族都會帶來本民族特色的冬季運動和冰雪文化,并延續數百年,這一點是世界上其他城市不容易具備的。”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說。

民俗學者鄧雲鄉在《冰嬉今昔談》中回憶,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人們仍然可以在北京的冰場上看到古老的冰嬉表演:北海和中南海的湖面上冬季都有冰場,一位身穿黑袍、長髯白眉的老者,經常穿着中式冰刀鞋在冰面上展示“朝天蹬”“金雞獨立”。這位有着冰上絕活的老者叫吳桐軒,曾在晚清宮廷“冰鞋處”供職。

當年的冰場上,有不少在華外國人引領着西式溜冰的風尚,中國青年則樂于與之争豔,吳桐軒的傳統絕技也成為一景。由于冰上運動在中國北方有着本土傳承,其被視為青年人強身健體、展示魅力的活動,更被賦予了民族自覺、自強的意義。

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後,北京這座古都有關冰雪文化的記憶再次被喚醒。在什刹海老冰場上,傳統冰車和溜冰重新熱了起來。冰蹴鞠在胡同裡得到複興,大大小小的室内外冰場、雪場上紛紛辦起“冰雪嘉年華”……

這些活動與大寒、冬至、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氣和節日相結合,體現出了北京這座古都的“雙奧”氣質:“京味”碰撞“國際範”,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籌辦2022年冬奧會更是成為我國推廣和發展冰雪運動、推動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契機,7年間,“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已經逐漸從願景變為了現實。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高雲超就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主動參加冰雪運動,“比如花滑、速滑等等,這是原來很難想象的。可以說,大衆冰雪運動已越來越深入人心”。

2019年12月底,京張高速鐵路通車,作為世界上首條時速達350公裡的智能高鐵,北京市民由此可便捷地前往張家口崇禮的各大滑雪場。“2021年上半年滑雪季,崇禮的滑雪場恢複營業,高鐵上坐滿了帶着單闆的乘客,都是去滑雪的。”高雲超說。

雙奧頻道(雙奧精氣神)2

2018年除夕,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到訪韓國平昌冬奧“中國之家”,拿着放大鏡在《冰嬉圖》畫卷前仔細觀賞

志願服務薪火相傳

從小在北京長大的王昀琨雖然才20歲,但已有13年的冰雪運動經曆了。

小時候的冬天,王昀琨經常去鳥巢參加“冰雪嘉年華”,後來又在父母的鼓勵下去滑雪場練習滑雪,并入選海澱區青少年滑雪隊,參加了國内外的不少比賽。進入大學後,王昀琨離開了青少年滑雪隊,但仍然會去雪場兼職教練。

滑雪是王昀琨放不下的愛好,也在他心裡種下了冬奧情結——得知學校選拔冬奧志願者後,王昀琨報了名,經過培訓,他成為了“冰立方”的場館管理志願者。

“志願服務文化是從2008年奧運會開始逐步深入人心的。”北京語言大學團委書記楊天喬仍記得那句在2008年廣為流傳的評價:志願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參與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志願服務的人數有170萬,當時正在北京語言大學就讀研究生的楊天喬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職位是北京奧運會籃球訓練館志願者經理。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那晚,楊天喬從北京語言大學的奧運會籃球訓練館向東眺望,看到了鳥巢上空綻開的焰火。

人們至今還會找出開幕式的錄像資料,津津樂道于那些表演,還有出現在鏡頭中的笑臉——通過奧運會,當代中國在全世界面前亮出了精氣神,展示了古老的中華民族友善、開放和擁抱世界的信心。

北京的“雙奧”曆程,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迹。

“2008年,我們都如同白紙一張。”張曉丹從海外讀完研究生後,就參與了國家網球中心的賽前場館建設、測試賽,以及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賽前籌備和賽時保障等工作。現在,張曉丹已經是國家速滑館賽事服務副經理,在一次工作對接中,她發現當年相識于北京奧運會的一名看台志願者,也成為了自己的同行。

當年播下的種子如今成為了森林。

楊天喬透露,北京語言大學招募冬奧志願者時,報名者有近2000人。如今,他作為北京語言大學志願者團隊的領頭人,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選拔和培訓新一代志願者。

經曆過北京奧運會的洗禮,國際賽事頻繁落地中國,這讓更多年輕人有了直接接觸大型體育活動的機會,很多新一代志願者都有着豐富的志願服務經驗。

作為最高等級的國際賽事,冬奧會的志願服務要求更高,培訓體系也更為系統、嚴密。北京冬奧組委為冬奧志願者設置了23門通用培訓課程,志願者們要在網上完成相關學習,到了場館,還要接受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

張曉丹的工作就涉及志願者團隊的場館培訓。她發現,和十多年前的志願者不同,新一代志願者不僅熱衷于學習現有經驗,還經常主動提出解決方案,“他們見多識廣,個人能力都非常強,待人接物也很得體”。

作為“雙奧人”,楊天喬相信,新一代志願者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成為中國更加靓麗的名片。

雙奧頻道(雙奧精氣神)3

2021年12月31日, 遊客在陶然亭公園的冰雪嘉年華活動上與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合影(鞠煥宗/攝)

講好中國故事

“‘雙奧之城’是北京對外開放的一扇窗、一張金名片,将在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促進中外體育交流的同時,為深入開展對外文化推廣,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展示大國首都良好形象提供新契機、新平台。”北京冬奧辦宣傳動員部部長何繼祿說。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徽分别是“冬夢”和“飛躍”,與當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一樣,“冬夢”和“飛躍”也體現着中國文化特色。

兩枚會徽分别以漢字“冬”和“飛”為靈感來源,舞動的線條就像節日飄舞的絲帶,象征着北京冬奧會将在中國春節期間舉行,線條起伏錯落的狀态,讓人聯想起長城、山巒、賽場、冰雪滑道;“BEIJING 2022”印鑒,則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國書法與剪紙的特點。

體育圖标是奧運會另一重要視覺形象元素,除了有很強的功能性,還是傳達奧運會舉辦理念和主辦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标共30個,以中國漢字為靈感來源,又以篆刻藝術為主要呈現形式。這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漢字與篆刻藝術再次為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中國符号”。

“最初的創意方案将近20個方向。無論從冰雪運動、圖形創意,還是從文化淵源,我們找了很多跟過年相關的元素,甚至還有剪紙、皮影方向的嘗試,最後才把方向鎖定在文字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體育圖标設計團隊主創設計師林存真說。

做出如此選擇,有兩個重要原因。首先,是為了讓體育圖标與整個冬奧會形象景觀體系在思想脈絡上保持一緻。2008年夏奧會體育圖标的創意也來自文字。林存真說:“我們想在體育圖标上和夏奧會有一個呼應,體現‘雙奧之城’。”

何繼祿認為,奧運會是體育與文化相結合的典範,集精彩的體育競技、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強烈的人文精神于一身。奧運會的文化價值既包括其豐富的儀式和标志體系,諸如聖火儀式、口号、會徽、吉祥物等,又反映在東道國和舉辦城市展示文化傳統、促進文明交流的實踐創新之中。

很多冬奧場館都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外觀設計之中。例如,位于張家口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外觀就像中國傳統吉祥物件“如意”,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雪如意”。

“雪如意”的跳台位于山谷之中,站在跳台頂端出發時,運動員可以透過山谷,遙望到明代修築的長城。

雙奧頻道(雙奧精氣神)4

1月6日,奧運冠軍與演員合唱歌曲《我們北京見》。當日,“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暨第22 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在北京開幕(金良快/攝)

影響在賽場之外

“奧運會本身16天賽程時間有限,我們不能把它的影響力局限在這個時段内。”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中心主任付曉輝說。

自北京奧運會之後,每年的8月8日被我國政府确定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也上升為國家戰略,各類國際性體育賽事和大衆體育活動大大豐富起來。付曉輝認為,很多因奧運而起的舉措,都會産生長期的影響效應。

如同曆屆奧運會舉辦城市一樣,奧運會對北京城市文化建設與發展産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雙奧之城”不僅促進了奧運文化與古都文化、創新文化的融合,也見證了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質的不斷提升。

北京奧運會籌辦期間,北京完成了明城牆、永定門城樓南中軸線等一批重要文物、景觀的修複工程……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成後,成為了北京市民的綠地樂土,不僅吸引了健身愛好者,還是生态文明的首都地标……

從乘車排隊、不随地吐痰到“文明窗口”微笑服務,“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構築了一代北京人的記憶,争搶着擠上公交汽車的場景,在北京已不見蹤影……

在塑造當代北京的種種要素裡,2008年奧運會無疑是最重要的之一。“奧運加速了北京的城市發展,無論是從理念上、規劃上、定位上,都有大的促進和發展,這些變化誰最受益?老百姓。”付曉輝說。

2022年冬奧會也在發揮着成就和塑造新時代首都的作用,其籌辦曆程,恰好與北京的新時代蝶變同頻共振。

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公布,确定了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将辦好冬奧會納入了發展目标。

在籌辦2022年冬奧會期間,北京的城市更新和老城整體性保護相結合,中軸線申遺進程加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曆史文化名城魅力又進一步凸顯;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之間建立起綜合交通網,京津冀地區協同聯動,冰雪文化旅遊迅速發展;北京、張家口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承諾,随着冬奧會的籌辦,京張地區生态環境得到整體改善。

擁有百年曆史的首鋼,為了兌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生态環境承諾而搬離首都。其園區,在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後,迎來了全新的高光時刻——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國家體育總局冬訓中心四個冰上訓練場館、冬奧場館滑雪大跳台等項目落戶于此。

在首鋼工業遺址上建造的首鋼滑雪大跳台,是單闆大跳台運動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奧曆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産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館。

老工業産業疏解,新功能凸顯,首鋼園區加速完成了蛻變,也成為北京城市複興的新地标,如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設計總負責人張利所言:“首鋼滑雪大跳台将會永久地記錄奧林匹克是如何融入城市更新當中的。”

來源: 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