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修心養性的100問至理名言好文分享

修心養性的100問至理名言好文分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11:48:38

人長大了,心為何卻變得越來越冷漠,缺乏同情心。歡迎你留言交流。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将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sú),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孟子離開魏國,到了齊國。齊宣王問齊桓、晉文之事,其目的顯然是要稱霸諸侯。寓言濫竽充數就是和這位齊宣王有關。

孟子所言“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并不盡然。孔子不僅評價晉文公谲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谲;對管仲也有褒有貶。

齊桓公、晉文公霸道之事直接被孟子一句話抹掉。霸氣!然後提出一個王字,将話語的主動權抓到自己手中,步步引到王可保民,使百姓生活安定。

齊宣王問:要有怎樣的德行才能王天下呢?

孟子回答:使百姓生活安定而王天下,這就沒有誰能抵禦得了。

齊宣王也是有野心的,問:像我這樣的人能保民嗎?

孟子回答:可以。

齊宣王問:從哪裡看出來我可以?

修心養性的100問至理名言好文分享(孟子日課008人長大了)1

原來,孟子從一個叫胡龁(hé)的大臣那裡聽說齊宣王以牛換羊之事。胡龁,不知何許人。但是能知道王堂上堂下之事的人,可能是王左右之近臣。

齊宣王坐在堂上,見有人牽牛從堂下過。當得知這牛是要牽去宰殺祭鐘,齊宣王說:放了它吧,看它那哆嗦可憐的樣子,毫無罪過,卻被牽去送死,我不忍心。

牽牛的人就問:那麼廢除祭鐘的禮儀嗎?

齊宣王說:祭鐘是國家的大事,怎麼能夠廢棄呢?用羊代替。

齊宣王承認确有此事。

有就好。有這份心就足以王天下了。老百姓認為齊宣王是吝啬,孟子卻知道他是不忍心。釁鐘,新鐘鑄成,殺牲取血以塗其縫隙。 觳觫(hú sú),恐懼。愛,愛惜。張居正言:

夫宣王愛牛之心,偶發于一時之感,而孟子遂許其可以保民而王者。蓋此一念驟發之仁,最為真切;若推之于民,則凡以利用厚生,拯災恤患者,将無所不至,而四海皆其度内矣。

齊宣王感覺還是孟子懂自己,他說:确實有百姓覺得自己吝啬,但自己卻不如此想。齊國雖然不大,但自己不至于連一頭牛都舍不得。隻不過是不忍心才以羊易牛。

修心養性的100問至理名言好文分享(孟子日課008人長大了)2

孟子安慰齊宣王的同時,又抛出一個新問題:

大王也不必奇怪是、百姓以為你吝啬。以小易大,他們哪能體會大王的深意?但問題是,大王如果真的可憐它無罪而死,那麼宰牛和宰羊有什麼區别呢?

齊宣王笑了,承認自己也不懂自己這是什麼心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因為吝啬财物才以羊易牛。想到這一點,他也認為百姓說他吝啬是理所當然了。

孟子替齊宣王分析了其中的道理: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他首先寬慰齊宣王,百姓不理解沒關系。大王的不忍之心就是仁愛。為什麼這麼說?張居正言:

蓋當時見牛,則此心已發而不可遏;時未見羊,則其理未形而無所妨;故以羊易牛,得以兩全而無害,所謂仁術如此。

牛正在眼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牛,而羊不在眼前,隻是個抽象的概念。這就是梁惠王的恻隐之心。

修心養性的100問至理名言好文分享(孟子日課008人長大了)3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人性本有的恻隐之心。但儒家以人為本,而不是衆生平等。飲食、祭祀不可廢,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遠庖廚,不見不聞。也就是通過遠庖廚來保全恻隐之心,以養浩然之氣。《禮記·玉藻》言:

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

人心的善良、情感幾乎都在現實的一次次打磨中變得堅硬、麻木、遲鈍。

歡迎你在留言區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轉發給你的朋友,大家一起成長。明天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