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甄士隐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甲戌側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阊門外有個十裡街,街内有個仁清巷,巷内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糊塗也,故假語從此具焉】廟。廟旁住着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隐。
“當日”即甲申年,“地陷東南”即土地淪陷,脂批“是金陵”,金是國号,陵與淩是古今字,義為侵淩。土地淪陷是金侵略的結果。 甲戌本在“葫蘆廟”三字旁批有“故假語從此具焉”字樣,“葫蘆”為假語,那真言是什麼呢?就是宋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的胡虜。甄士隐家在葫蘆廟旁,賈雨村寄居葫蘆廟内,都是胡虜治下的意思。 胡适和魯迅兩位前輩先生認為作者是旗人不會反清排滿,是一種常情推測,不是必然邏輯。一般情況下,胡虜是排外意識濃厚的漢族文人對少數民族的歧視性稱呼,不會出自旗人之口。據此,很多人認為紅樓夢不是曹寅後人所作,作者另有其人。這就太迂了。 曹家雖為滿洲旗人,血統也是漢族并非滿族,身份是包衣奴才。奴才跟主子決裂以後,其仇恨比夙敵更甚。春秋時伍子胥幫助吳國打敗了楚國,對楚平王掘墓鞭屍的不是吳王夫差,而是楚國的舊臣伍子胥。現實中一個耳光就能使鐵哥們反目成仇,何況雍正乾隆打了作者曹家不止一個耳光。 作者拿胡虜來稱呼清朝皇帝,還有一個原因。大清朝的民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漢族,滿族人口很少。皇上懲處奴才,達官顯貴被抄家籍産以至流放處死,對普通民衆來說如看貓兒狗兒打架一般(第五回)。作者隻有同漢族反清文人站在一起,把家仇跟國恨連在一起。才能得到廣泛的共鳴,作品才能流傳後世。 紅樓夢作者是曹頫父子二人,甄士隐這個人物,就是暗寫曹頫的遭遇。 第一回寫了好多人物,其實都是作者自己說話。如果真以為甄士隐或曹頫有一個女兒,那就讀不懂紅樓夢了。英蓮不過是作者自歎的眼淚,比喻自身的經曆而已。 士隐大叫一聲,定睛一看,隻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側批:醒得無痕,不落舊套】所夢之事便忘了對半。【妙極!若記得,便是俗筆了】又見奶母正抱了英蓮走來。士隐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内,鬥他頑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那過會的熱鬧。方欲進來時,隻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所謂萬境都如夢境看也】那僧則癞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此則是幻像】瘋瘋癫癫,揮霍談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隐抱着英蓮,那僧便大哭起來,【奇怪!所謂情僧也】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内作甚?【甲戌眉批: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淚灑與閨閣之中,見得裙钗尚遭逢此數,況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寫開卷之第一個女子便用此二語以定終身,則知托言寓意之旨,誰謂獨寄興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賢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芥乎?家國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運其數則略無差異。知運知數者則必諒而後歎也】士隐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罷,舍我罷!士隐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詞道: 慣養嬌生笑你癡,【甲戌側批:為天下父母癡心一哭】 菱花空對雪澌澌。【生不遇時。遇又非偶】 好防佳節元宵後,【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 便是煙消火滅時。【伏後文】
注意:甄士隐夢裡是绛珠還淚,醒來是“粉妝玉琢”的英蓮。第三回林黛玉說三歲上和尚要化自己出家。明告看官,英蓮跟林黛玉是一個人,作者故意用幻筆寫成兩個人物。逆來順受的英蓮是現實,反抗的林黛玉隻是理想。和尚看着“有命無運”的英蓮先是大哭,後又大笑。大哭指林黛玉,大笑指甄英蓮,她聽了和尚“不許見哭聲”的話,總是嘻嘻笑着。 癞頭和尚與跛足道士也是子虛烏有,癞頭,是把不光彩的東西放到光天化日之下給人看,不光彩的事就是當漢奸,跛足就是缺胳膊短腿講故事,八十回的《石頭記》看起來好像沒有完似的。 甄英蓮,真應憐也,就是曹頫寫自己的經曆。甄士隐的女兒跟賈雨村的弟子是一回事,都是绛珠化來的,作者的眼淚。英蓮一生的遭遇,也是作者的遭遇,“作者自雲”。說白了就是塑造了一個女性形象來暗寫曹頫的經曆。 第一句“慣養嬌生笑你癡”,是說曹頫的康熙年代。“慣養嬌生”不是說父母溺愛,而是譬喻皇上寵信。 曹頫康熙五十四年過繼給曹寅并任江甯織造,當時不過二十歲左右,還是個不谙世事的無知少年。康熙當年對曹玺曹寅十分器重,對曹寅嗣子曹頫也很賞識。 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二在曹頫的請安折上禦批:“爾雖無知小孩,但所關非細。念爾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雖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聞大小事,照爾父密密奏聞,是與非朕自有洞鑒。就是笑話也罷,叫老主子笑笑也好。”康熙當年給了曹寅密奏江南地方官吏為政得失的任務和特權,又讓曹頫繼續,可見康熙對曹家的寵信程度非同一般。 “慣養嬌生”就是指曹頫。因為祖上有功,再加上皇上的寵信,不知仕途風險,自以為富貴榮華是常态,言行有失檢點。 “笑你癡”即指禦批中的“無知小孩。”甄士隐“每日隻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是同一意思。 菱花空對雪澌澌。英蓮後改名香菱,香菱是面菱花鏡,照見作者一生影像,“生不遇時遇又非偶”,終身生活在薛家淫威之下,永無出頭之日。跟第五回《終身誤》曲“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說的是一回事。薛家,千裡之外雪地人家。 “好防佳節元宵後”,批語寫:“前後一樣,不直雲前而雲後,是諱知者。”“元宵佳節”“佳節元宵”, “元宵”二字在前在後是一樣的。為什麼把“元宵”寫在“佳節”後面呢?批語說“是諱”,是指元宵的“元”字。“知者”則是第二回批語“智者能通”之意。 是什麼諱呢?宋朝人為了避某皇帝的諱,常把“玄”字寫為“元”,後沿此習。比如《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黃”寫為“天地元黃”。清朝康熙名玄烨,此諱更甚,通用以“元”代“玄”。 因此元宵即“玄消”,玄烨之死。“佳節元宵”即 “家劫玄消”。家中劫難發生在康熙駕崩之後。 周汝昌先生說,紅樓夢作者曹家與康熙大帝的命運相始終,康熙之死是曹家由盛到衰的轉折點。關于康熙之死,紅樓夢中用了極隐晦的暗語表述。 真是閑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宵佳節矣。士隐命家人霍啟【甲戌側批:妙禍起也。此因事而命名】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将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哪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就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那士隐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人去尋找,回來皆雲連音響皆無。夫妻二人,半世隻生此女,一旦失落,豈不思想,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 其實甄家并沒有丢失孩子,此處是為了聯系後文情節的虛構比喻,着重點是“元宵佳節霍啟”,玄消家劫禍起。 曹家人心裡明白,康熙駕崩意味着幾十年的靠山崩塌,比失去親人還要痛苦,一時天昏地暗驚慌失措。新皇估計不會像老皇一樣庇護曹家,預感到前景不妙兇多吉少,因此用丢失獨生女兒來比喻。 如果寫甄士隐死了七十歲的老爸來比喻康熙之死,或許更為貼切,但比拟不了當時的心境。失去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除了康熙之外,甄家絕不會那樣痛苦。 康熙駕崩後,接着是雍正登基。書中還是用極其晦澀的語言描寫。 (甄士隐)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甲戌側批:四字可思】兩邊又有一幅對聯,道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甲戌夾批:疊用真假有無字,妙】士隐意欲也跟了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聲,定睛一看,隻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側批:醒得無痕,不落舊套】所夢之事便忘了對半。【甲戌側批:妙極!若記得,便是俗筆了】 這副真假有無對聯暗隐兩個民間傳說:上聯隐寫第一個傳說,即雍正篡改傳位遺诏的傳說。雍正名胤禛,他這個真龍天子是假的。下聯則暗寫另一個傳說,即雍正無頭。傳說雍正是被剌客割頭而死的,死後無頭。入殓時安了個金頭,有跟沒有一樣。這副對聯象征雍正登基。 第二回寫公人們說“我們也不知什麼真假”。對于平民來說,皇帝的真假不太重要,誰當也無所謂,但對曹家來說皇帝誰當卻利害攸關。作者曹家和蘇州織造李煦家平時也同諸皇子來往密切,曹李兩家看好的是廢太子胤礽和八皇子胤禩,并不看好四皇子胤禛。
書中有一個叫四兒的丫頭,是家裡姊妹中的老四,原名蕙香,賈寶玉說他是“正經該叫晦氣!” 說晦氣晦氣就到,誰也沒想到“老四”雍親王會登上皇位。曹頫李煦在諸皇子争位的較量中站錯了隊,仇家上台了。如果說康熙之死令曹家感到前途迷茫的話,雍正登基的消息等于是大禍臨頭。所以當聽到雍正登基的消息時,曹李兩家吓呆了,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 書中對此有很生動的描寫:甄士隐在“赤日炎炎,芭蕉冉冉”的大白天做了一個噩夢,太虛幻境即大清朝廷,假真對聯即雍正登基。曹家得知這個消息時,立刻吓得目瞪口呆。“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聲”。這可以說是當時曹李兩家的心境。 果然“元宵”之後兩個月,災禍降臨了。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緻使油鍋火逸,便燒着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挂四,将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隻可憐甄家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瓦礫場了。 【甲戌眉批:喝醒天下父母之癡心,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 注意葫蘆廟着火的時間是三月十五,元宵節後的兩個月。雍正在改元後的正月,也就是康熙死後的兩個月,就開始查處曹寅的妻兄李煦,這對曹頫家是當頭一棒。因為南京的曹蘇州的李是同根同莖連枯偶敗的甥舅姻親,李煦罹罪也意味曹家災難開始。 葫蘆廟着火寫在書的第一回,暗指雍正元年。 “喝醒天下父母之癡心。寫出南直召禍之實病。”甲戌本第一回這條眉批就能解開紅樓主旨之謎。 南直,南直隸,習慣指江南省。南直召禍,指雍正初年江南幾家織造的虧空庫銀案。此案曆經數年,牽涉到的有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江甯織造曹頫。葫蘆廟着火的文字隐喻這個案件,是很多紅樓夢研究者的共識。 “喝醒天下父母之癡心”,好像是指無宵節丢失英蓮後甄家夫妻二人的傷心痛苦,其實不是。因為誰家父母丢了孩子,沒有不傷心痛苦的,人之本性,無法“喝醒”。 兩句批語是對偶句子。意思是南直召禍的主觀原因,就是父母的癡心。父母,即曹家祖上曹玺曹寅對皇室過于癡心,才釀成這場災禍。“喝醒天下父母”用意為大家不要像我家前輩一樣,癡心奉事皇室,那是沒有好結果的。 葫蘆廟起火的原因是和尚炸供。炸供本為敬神,結果反遭神譴。 “箕裘頹堕皆從敬”(第六回《好事終》),作者認為當年曹家獲罪,根源是過于“敬上”所緻。“父母之癡心”表現在皇上過于忠誠,胡虜本是外人,祖上對他們抱着幻想,以為依靠皇室能保子孫後代長久富貴,犯了一個大錯誤。 曹家罹罪的原因是虧空公帑,但虧空是怎樣造成的呢?主要是用于康熙多次南巡的侈糜花費。用書中趙嬷嬷的話說,就是“拿着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第十六回),并非曹家中飽私囊。曹寅任上的庫銀虧空,康熙當年也知道,這就是當日根由。雍親王上台後“全不念當日根由”(第五回《喜冤家》)一查到底。作者心理不平衡,庚辰本在書的末回(第八十回)批語說“是書中全是不平”,石頭記就是寫這個不平。 據史料,雍正六年正月曹頫被抄家,主要罪名是虧空公款,騷擾驿站、轉移财産等。抄家後,還戴過枷号。後來曹頫一家遷到北京,居住在崇文門外蒜市口小院。再後來,曹頫的蹤迹從文獻的記載中消失了。 書中寫甄士隐火後出家了,隻在第一回中昙花一現。 甄士隐即真是隐,出家是假,真的是隐居寫書。 出家比喻作者與世隔絕一心寫書孤獨處境。他“将道人肩上褡裢搶了過來背着”,第十二回道人從褡裢裡取出《風月寶鑒》來,證明這書是甄士隐寫的。所謂道人,“說人道人”的意思,就是編故事寫小說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