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陳佩斯、陳大愚“父子檔”攜話劇《驚夢》登上張家港保利大劇院舞台,講述昆曲班子和春社在戰亂中的興衰遭際,一連兩晚的演出受到觀衆熱捧,全場座無虛席,演罷掌聲雷動。這出年度好戲,着實驚豔了滿堂看官。
開一個戲劇“小孔”,照見時代的變遷
江南深秋,一連兩晚,咿呀婉轉的水磨腔驚豔了港城人的夢。陳佩斯父子攜“戲台三部曲之二”《驚夢》于張家港保利大劇院亮相,150分鐘的演出猶如一場絢爛奪目的绮夢,以精湛到位的表演、氣勢磅礴的舞美、心機暗藏的道具,打開一條連接夢幻與現實的通道,令全場觀衆酣然“入夢”,如癡如醉。
時隔六年,陳佩斯攜新劇再度來到張家港——上一次來,還是帶着話劇《戲台》,在首屆張家港話劇節上亮相。
闊别經年,港城觀衆對陳佩斯的期待值很高。“這座小城很美,觀衆也很可愛,6年前我們在這兒演《戲台》,之後呢,我們在《戲台》之上又發展了新劇《驚夢》,過去一年時間裡,這部劇的品質在一場場的演出中不斷被打磨、被驗證,所以過了6年再來張家港,我肯定是對我們的新作品有足夠信心的。”陳佩斯說。
《驚夢》圍繞昆曲大班和春社在戰亂中的生死命運展開筆墨,陳佩斯飾演的老班主童孝璋為保戲班上下一大家子的口糧生計,率衆人繞道至平州演出。誰承想,和春社前腳剛踏進平州,一場激烈的拉鋸戰便驟然打響,戲班命運幾經沉浮,讓整個故事變得明暗交錯、悲喜交加。“我們這出戲,就像一個小孔,從中可以窺見過去的一段曆史、一個截面,同時也能讓大家看到特殊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和戲劇的命運。”陳佩斯補充道。
由一出宛轉昆曲,呼喚文脈的傳承
昆曲是話劇《驚夢》的“核”;昆曲名篇《牡丹亭》則是這出《驚夢》的“戲中戲”。中國各地區的戲曲劇種有三百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何以陳佩斯偏偏選了昆曲入戲?
陳佩斯說,這是他作為一個戲劇人的直覺,“昆曲美啊,形式美,唱腔也美。它美到這樣的程度,尤其是當我們現在吃飽肚子了,再回過頭去看,它是真的美得能把人驚住。”衣食足,尤知昆曲美,陳佩斯的語調中,難掩對“百戲之祖”昆曲的敬慕與喜愛。将昆曲糅入這出五味雜陳的話劇,他希望讓觀衆知道“戲劇曾經經曆過什麼”“中華民族燦爛的戲劇文明為什麼必須要發揚光大”。
為了更好地表現昆曲之美,《驚夢》劇組特地請來昆曲老師為演員作指導,唱腔、身段一一糾正到位。“學昆曲,如果你隻是希望學個樣子,其實不算很難;但如果你想往深處學,往裡頭鑽,難度就呈幾何級數增長了,所以很多昆曲演員從小就練童子功,真的是很厲害。”陳佩斯說。
嚴格意義上說,話劇《驚夢》在張家港的這次演出,算是回到了它的“土壤”之中。昆曲生長于江南,如今糅入昆曲的《驚夢》回到江南,江南的觀衆尤其能品味之中的雅韻。陳佩斯也說:“這個戲,真正就是江南的文化。我們從江南文化裡找到了一個特别好的切入點,像一個楔子,紮進了這個故事。”
連着兩晚的演出,前來捧場的觀衆顯然對陳佩斯的良苦用心有所體悟,許多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觀後感,更有網友發出呼籲,“守住這點文脈!”也有人禁不住開始期待,“希望‘戲台三部曲’的第三部再來港城!”
(蘇報融媒記者 王敏悅/文 通訊員 陳剛/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