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春秋》是魯國曆代無名史官世襲相承集體編錄。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
《春秋》言簡意深,意思很難領會,出現了為其注解的書。即《春秋》三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三部書。《左傳》以《春秋》為綱,兼取各國史事編纂成書,比《春秋》更加的豐富。《公羊傳》采取經傳合并,逐句的解釋《春秋》經文的大義,成為以後史論和政論的依據。《榖梁傳》着重宣揚儒家思想,強調封建禮法教化,目的在于緩和社會矛盾,緩解統治集團内部沖突。
《春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曆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