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四郎是回不去,楊五郎是不想回。
準确地說,楊四郎不是“叛國投敵”,而是被俘之後,沒有不屈而死,卻屈膝投降了。
要知道宋遼兩國,并不是長期處于戰争之中,而是時戰時和的。打仗時不共戴天,和平時就成了“友好鄰邦”。楊四郎被俘之後,戰争就停止了。楊四郎并沒有馬上率領敵軍攻打母國,還是情有可原的。
當然,比起堅貞不屈的蘇武,李陵怎麼也不值得推崇。楊四郎也一樣。
楊四郎被招為驸馬,可畢竟是由戰俘而驸馬,像被騙到江東成親的劉備一樣,行動自由勢必受到限制,回國回家根本無從談起。
楊五郎是另一類型。楊家将對大宋忠心耿耿、舍死忘生,但是皇帝寵幸外戚(潘仁美是潘妃的父親),縱容潘仁美公報私仇、殘害忠良,射死楊七郎,坐視楊繼業被敵人圍攻而不救,導緻了楊繼業碰死在李陵碑。
楊五郎在父親兄弟相繼而死的打擊之下,心灰意冷,對這個皇帝和朝廷失去了信心,于是出家為僧,其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與北宋朝廷決裂了。
楊家的冤情,後來得到平反。楊六郎又重新成為守邊将官。如果楊五郎回家,勢必會重新回到為大宋服務的隊伍中來。而這,是他不願意的。
像《水浒傳》裡魯智深、武松都在寺廟終老一樣,楊五郎選擇五台山作為後半生的歸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