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是唐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魏征有一個極具個人色彩的特點,就是說真話,而且不論面對何人,魏征都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從不改變。魏征早年間跟随李密的時候并沒有得到重用,後來他歸降于唐朝,獲得重用。而且在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盡心輔佐,成為一代明相。
對于唐太宗來說,魏征就像一面鏡子,面對魏征就像面對鏡子,時刻能看到自己的缺點。也是唐太宗的信任,魏征才能一直安然守在他身邊,得以重任;畢竟直言進谏對于君上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說不好那一次觸怒龍顔,就會招來殺身之禍。而魏征從未愧對過唐太宗的信任,兢兢業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魏征
歸唐獻策魏征是在李密戰敗的時候跟随他一起歸順唐朝,歸順之後,魏征毛遂自薦去山東勸李勣投降,然後巧妙地将功勞都歸功于李密,在為人處世方面,魏征雖直言不諱,但非常懂得捕捉人性。後來,大唐經過一系列的戰争,魏征再次入唐,得到李建成的信任,受到了極為優厚的待遇。
魏征感念李建成的優待,因此經常幫助他出謀劃策,當時李建成與李世民争奪皇位,因為李建成的攻擊比不上李世民,所以建議他去多立戰功,為日後積累功績。但李世民後來赢得了帝位,他詢問魏征說為什麼總讓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别的地方去,造成兄弟立心的場面。魏征直言不諱的回答說,如果太子聽從他的建議,就不會輸了帝位。李世民欣賞魏征說話沒有隐瞞之意,便赦免了魏征,還任用了他。
魏征勸誡唐太宗
背後靠山李世民登基之後,任命魏征為左丞,李世民希望自己能夠建立一個大唐盛世,所以經常詢問魏征的意見,魏征對李世民詢問的每件事情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從來不做隐瞞,前前後後将近有兩百多件事情,李世民全部采納了魏征的意見。在李世民後續治理國家的過程中,不論大小事宜,均由魏征谏言過後的意見為主,可謂君臣二人,事事相合,大唐盛世已經初見雛形。
有一次因為李世民特别寵愛長樂公主,并且在公主出嫁之時準備以雙倍的嫁妝贈與她,大臣和長孫皇後都十分贊同,而魏征在此時提出此舉不妥,說是逾越了禮制。長孫皇後聽到這件事,對魏征大加贊賞,并且告訴魏征,要一直以這樣的态度輔佐君上,不卑不亢,敢于直接進谏。正是因為長孫皇後的賞識和支持,魏征的直言進谏才會一直順利的進行下去。
唐太宗與魏征
犯顔進谏唐太宗與長孫皇後感情頗深,夫妻二人的感情甚好,所以在長孫皇後去世之後,李世民沉浸在皇後去世的悲痛之中無法停止,唐太宗為了追念長孫皇後,在宮中瞭望台,每天讓大臣陪着他一起悼念亡妻。當李世民讓魏征陪同的時候,他詢問魏征能不能看清,魏征故意裝作沒看見的樣子,而且還提示李世民說以為皇上看的是父親的陵墓。李世民頓時明白了魏征的意思,下令拆掉了瞭望台,斷絕了不合規矩的做法。
以此事為例,這件事一般臣子是斷然不敢與李世民如此說的,隻有魏征,從貞觀之治以來伴随在他身邊,大小事宜皆有自己的論斷,盡心對待國事,進獻忠誠正确的勸告,敢于冒犯皇上,與古代賢明的臣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能夠做到這些的,除了魏征,再無他人。
其實,很多臣子都對魏征表示過不滿,因為魏征隻對唐太宗忠誠,隻為了大唐盛世而說話、做事,很多情況下就會得罪一部分人。在唐太宗指派魏征為太子老師的時候,還聽到了些許議論,但李世民堅決的為魏征說話,說沒有人能敵得過他的正值,教導太子伊始自然無話可說。
魏征進谏
結束語魏征的忠誠、果敢受到了唐太宗和長孫皇後的支持,所以能夠一直保持自己直言進谏的處事風格和做法,到死也能夠得以善終。魏征在去世之後,唐太宗傷心欲絕,為魏征罷朝五天,而後又下诏吩咐以最高待遇厚葬魏征,但魏征的妻子與魏征日常生活簡樸,由此被其妻子拒絕。李世民親自與文武百官一同相送魏征入土。
魏征與唐太宗
魏征對于李世民來說,是一面看得清得失的鏡子,魏征去世以後,自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的人,也再也沒有人敢向魏征如此跟自己說話。其實,魏征的直言進谏,一部分來源于自己的勇敢,他能夠掌握好人性,所以在最初被李世民俘獲時,魏征能夠大膽的直接回答出李世民的問題;在第一次試探成功之後,魏征就對李世民的性格和為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知曉李世民想要創建大唐盛世的政治抱負後,魏征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所以魏征的勇敢并不是魯莽的行為,而是通過試探和深思熟慮做出的結果;另外,再加上李世民本身和長孫皇後的支持,給了魏征極大地鼓勵。
魏征畫像
除此之外,魏征還肩負着與李世民相同的政治抱負。從魏征最初被俘到後來做君王身邊的丞相,魏征的政治抱負是清晰可見的。對于李世民來說,他是魏征的伯樂,而且李世民自身具有君王的人格魅力,所以魏征盡心輔佐他,一是為了大唐盛世,二是為了他自己與李世民的政治抱負。所以直言進谏對魏征來說,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是一副壓在肩膀上的沉甸甸的擔子。但不管怎麼說,魏征從最初到結束,都很好的盡到了自己的責任,真正的成為了一代名相,也幫助唐太宗李世民構建了一個大唐盛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