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26 17:30:10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騎射之具首飾禮儀之具)(1)

  提起扳指,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清代影視劇中八旗子弟手中的裝飾物,似乎扳指就是滿族特有的一種首飾。實際上扳指作為一種狩獵、軍事活動中的保護工具在我國很早就已經被發明并使用了。那麼扳指為何從最開始的騎射之具轉變為首飾物品的呢?

  一、最早的扳指 在我國境内最早的扳指被發現在商代的婦好墓中,與現在常見的桶形扳指不同,這種扳指呈現前高後低的坡狀,故而被稱做坡形扳指。由此可見至少在商代扳指就已經被使用了。當時的扳指大多由動物骨骼制作而成,主要作用是射箭時保護手指不被快速回抽的弓弦抽傷。

  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的墓穴中經常發掘出各種扳指,已經出現了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的形狀區别,但實際作用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用動物骨骼或者犀角、象牙、鹿角等物制作,外部或有簡單的裝飾,但磨損痕迹都非常明顯,可見都是在具體的射箭活動中被長期使用過的。

  二、射禮的用具 秦漢時扳指的使用已經初步具備了禮器的作用,尤其是漢武帝之後,在士大夫的聚會或狩獵的活動中使用弓箭時一定要佩戴扳指。這使得射禮具備了某種儀式感。事實上當時的制作工藝有限,弓弦并非現在那樣堅韌。為了增加弓弦的韌性隻能以增加弓弦的粗度來保持弓弦不會損壞,當時的弓弦普遍在半厘米以上。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騎射之具首飾禮儀之具)(2)

  這種粗度的弓弦對于控弦的手指并沒有太大的傷害,隻有專門的弓箭手在一定時間内快速、高頻率地射擊時才會使用到扳指保護手指。所以在秦漢時除了軍隊外使用的扳指都是作為禮器的作用,更多的是象征射擊的儀式感來使用。這使得扳指的使用出現了首飾的最初作用。

  三、清代的文、武扳指 清代的扳指都是桶形的,這是女真人及滿族在長期的狩獵和軍事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便于制作與使用的形制。現在文玩市場上常見的扳指幾乎都是清代的桶形扳指,因為距離現在較近,存世較多,還因為清代扳指是整個八旗甚至滿族的必備之物,數量上自然不是以往朝代的扳指所能比拟的。

  1、武扳指

  清代的武扳指就是軍隊中使用的扳指,制作時以實用性為主,材料大多為鹿骨為主,外觀為黃色,年代較久的會變成褐色或淺褐色。武扳指因為長期使用被汗漬浸潤,會在内圈出現汗液浸泡的黑色,稱做黑璋。如果黑璋環繞,就是名貴的武扳指。

  武扳指因為存世較多,制作材料常見,加之使用過程中磨損較重,故而市場價值不高,大多是數百至數千元的價格。可以作為古董收藏者的初級收藏品。但是需要區别的是,武扳指一般都是清代早期的,晚清時因為多種原因造成了武扳指開始減少,所以利用年代區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别真假。

  2、文扳指

  相較于武扳指的制作材料,文扳指的選材更加廣泛玉石、水晶、瓷、翡翠、碧玺甚至于犀角、象牙等名貴材料都可以被用來制作文扳指。文扳指的表面大多镌刻精美的圖案或者文字,有些甚至刻有詩文,因為材料價格昂貴,文扳指的市場價格和收藏價值更高。普通人大多以白玉為材料制作扳指,貴胄則使用各種名貴材料制作。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騎射之具首飾禮儀之具)(3)

  清代對于扳指有着極其嚴苛的規定,尤其是統治者使用的扳指更是如此。一般人如果不是特賜或者封賞而使用了超過規格的扳指,就會犯下僭越罪而被處于刑罰。滿族貴族在制作專屬于自己的扳指時往往會刻有私印,這使得扳指的來源和出處極易辨别。各級别的将軍們也有專屬于自身等級所使用的扳指。

  四、扳指為何從騎射之具發展為首飾 扳指最初作為射擊的輔助工具,逐漸發展為禮器,再到清代發展為首飾,其中經曆複雜的演變過程,具有其自身的曆史原因。在扳指的發展過程中,究竟是什麼使其成為了首飾?

  1、對于弓箭本身要求的變化

  最初的弓箭是用于原始的狩獵行為,所以對于弓的硬度和射程要求都不高。随着弓在軍事中的作用越來越高,對于弓的射程和力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射程和力度更高的弓箭可以在兩軍對戰之中更占有優勢。另外對于弓發射的頻率也要求越快越好。

  對于弓的這些要求自然使得工匠們在制作弓時會将弓本身的硬度不斷提高,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内将弓的射程不斷加大。這就對弓弦的粗細起到了很大的要求。越細越牢固的弓弦搭配較硬的弓可以提高弓的射程和力度,細的弓弦也能将發射頻率提高。這就是在軍隊中對于弓箭手都要搭配扳指的原因,越細的弓弦發射後的抽力越大,更容易傷到弓手的手指。

  按照這種趨勢發展,對于扳指的需求應該越來越高,但是事實上從五代開始對于扳指的需求卻開始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此時的強弓硬弩已經發展出了超過人力操作的範圍,北宋真宗年間甚至将原來的床弩改造成可以射穿城牆的神兵利器,這些都是需要專門的機械來操作射擊的,人力使用的弓箭不再被重視。這就造成了扳指的實用性開始下降。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騎射之具首飾禮儀之具)(4)

  2、君子“六藝”的神聖感和儀式性

  六藝是指被儒家推崇的《周禮》中君子應該具備的六種技能,分别是禮、樂、射、禦、書、數。其中的射就是指利用弓箭射擊。秦漢時已經出現了專門供人聚會時參加的射擊比賽。對于這種射擊活動被詳細規定了具體的環節與用具,其中扳指就是必須使用的用具之一。

  這是扳指第一次具有禮器的功能,不再以實用性作為主要使用功能,而是成為了象征物。也正是扳指的這種禮器作用影響了後世的漢人,逐漸使得扳指具有了裝飾物和首飾的功能。但是這種功能是不固定的,甚至出現了反複。北宋開始漢民族建立的政權普遍重文輕武,文人的門閥又一再降低,這使得儒生中關于“射”不再熱衷和擅長。許多文人甚至沒有摸過弓箭。

  明代是扳指基本隻在軍隊中存在,文人士大夫将與武器有關的一切視作不入流的東西,其中就包括了扳指。但是扳指在明代中後期又煥發過作為武器防護用品的功能。明代中後期大規模的征戰減少,在南部主要需要山林作戰。在山地的環境下短弓和弩重新被大量使用,所以扳指又一次被重視起來。

  3、滿族對于扳指的特殊感情

  不同于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滿清的起家依靠的是狩獵。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滿族人以及其前身女真人經曆了千年的遊獵,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依靠遊獵和采摘獲得的。要知道狩獵的過程中弓箭是最佳的武器,既可以快速的獵殺動物又可以保持一定距離,不至于被獵物逃走也不會傷害到自身。

  正是在這種遊獵的過程中滿族對于弓箭産生了深刻的感情,對于射擊時必須具備的扳指也自然愛屋及烏起來。滿清剛剛入關時就迅速的利用了大量名貴材料制作了用于玩賞的扳指,滿族的男子将扳指視作最好的首飾和裝飾品,還可以表現出自身不忘武備的精神。可以說扳指最終成為首飾與滿族的興起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

  古人戴扳指有什麼用(騎射之具首飾禮儀之具)(5)

  4、對于士兵綜合能力的要求不同以及熱兵器的興起

  從宋代起對于士兵的綜合能力已經與以往的朝代有了極大的不同,一個士兵需要具備多種武器綜合使用的能力。如果士兵在使用弓箭時佩戴了扳指,當戰況不同需要拿起其他武器時就會因為扳指造成手指的不靈活,進而使得武器無法全力把握。這就影響了士兵的戰鬥力,所以除了專一的弓箭手外和守城戰時,士兵基本不再佩戴扳指。

  明代的火器和大炮在軍隊中已經初具規模,這使得扳指的應用更加沒有市場。如果不是在南部山地作戰時還需要短弓,扳指基本就可以退出曆史舞台了。棉花的推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扳指,士兵們可以在手指關節處纏繞棉布來解決弓弦的回抽力,更将扳指的空間擠占,如果不是滿清入關引發了曆史的某種倒退,相信扳指已經完全被取代。

  清代的扳指在初期和中期還有一定的實際用途,到了晚清時因為全世界火器的興起,弓箭的作用已經完全沒有用處。作為弓箭防護用具的扳指自然也沒有了實際用處,除了滿族對扳指的特殊感情外,扳指可以說已經被淘汰了。如此情況下扳指的唯一作用就是作為名貴的首飾和物品存在。

  結語 扳指的曆史相當久遠,在古代狩獵和戰争中曾經起到過相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進步和生産技術的發展,扳指的實際用處消失,在戰争環境下的防護功能已經被取代,自然不再是軍隊的必需品。如果不是滿清對于扳指的特殊感情,相信扳指作為首飾的功能也不會出現。畢竟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用各種名貴的材料去制作毫無用處和把玩價值的物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