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國古代的文言文是沒有統一規範的标點符号的。古人讀書時需要根據文意來斷句,學名叫“句讀”。正因如此,同樣的文字,不同的斷句,其涵義可能截然相反。有些人甚至刻意為之,曲解原意,相關趣事或者說“段子”倒也不少。試舉兩例:
其一,某媒婆為小夥說媒。自古男子都愛佳人,小夥便問女子長相如何。媒婆哈哈一笑,說我怎敢瞎吹,立帖為誓,拿起筆墨,一揮而就。小夥一看:小腳不大,周正,烏黑頭發,沒有麻子。看來此女雖然沒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姿容,倒也無可挑剔,小夥心中暗喜,便答應了婚事。待迎娶過來,卻發現新娘子不僅腿腳殘疾、皮膚暗黑,而且秃頂,外加滿臉麻子。小夥象大熱天喝了冰鎮飲料,那叫一個“透心涼”啊,怒火中燒之餘,找到媒婆算帳,把誓帖直接扔到她臉上。媒婆一臉無辜,撿起誓帖說,我早就告訴你了啊。你看:小腳不大周正,烏黑,頭發沒有,麻子!小夥無可奈何,仰天長歎,唉,真是媒婆的嘴啊,一個字“毒”,兩個字“厲害”,三個字“算你狠”。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