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的打工小故事

我的打工小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02:20:15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在北京昌平區東沙各莊,“北京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木蘭花開”)的位置并不好找。一處僻靜居民區路口的住宅樓,外牆下放置紅色的衣物募捐箱,上方懸挂着服務中心牌子,并标注了一條長長的向右箭頭,指向一側低矮的小鐵門。

穿過一條狹長的通道,“木蘭花開”所在的一層平房出現于眼前。整齊排放的圖書、擺滿桌面的手工物件、牆壁展示的攝影作品、幹淨溫馨的舞蹈排練廳……環境微微揭曉“木蘭花開”的特征:這是一個功能指向精神文化生活的空間。

“木蘭花開”成立于2010年,是一個以關注和服務來京務工的打工女性為宗旨的社會服務公益機構,定位為幫助女性打工者更好地成長,12年來服務近5萬人次。

什麼是“更好地成長”?這個公益組織的一項努力是,給女工們開設寫作課、攝影課、舞蹈課等,豐富她們的業餘精神生活。

2021年,“木蘭花開”曾聯合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趙志勇,在798藝術區推出了名為《個人史|遊戲劇場+展“木蘭的故事”——基層流動女工叙事》的綜合藝術項目,展出了大量打工姐妹的小說、日記、照片、詩歌等。

當她們開始用自己的文筆和鏡頭講故事,會展現怎樣觸動人心的生命刻度?

我的打工小故事(學會了寫自己的故事)1

“木蘭花開”的姐妹們在唱自己的原創歌曲。丁沁/攝

豐富女工精神生活,木蘭的人際關系是“網狀”互助的

2009年,曾有打工經曆的齊麗霞和3個夥伴一起決定成立一個公益組織,專門為女性打工者服務。後來,“木蘭花開”經過6次搬遷,最終落腳在北京昌平區東沙各莊。

齊麗霞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參與創立“木蘭花開”前,她在深圳打工期間,就曾做過一些幫扶工作。

在生産線上,有年輕女生在感情方面沒有經驗,受到嚴重的身心傷害,齊麗霞就會主動幫助她們,纾解她們的心理困惑。

來北京創辦“木蘭花開”後,齊麗霞和團隊一起發調查問卷,了解基層女性打工者收入、交友、生活娛樂等情況。

“我們得出結論,不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匮乏,沒有放松的場所。休閑就是逛街,去商場購物,特别煩悶的時候給小姐妹打電話,向家裡的父母打電話傾訴,不想打電話就躲到出租屋睡半天。”

齊麗霞她們還了解到,很多女工都有學習欲望,想學習英語、電腦、唱歌、跳舞等。因此,“木蘭花開”既為這些女工提供可以自在聊天的空間,也為她們開設各種學習班。

齊麗霞說,目前,“木蘭花開”的活動可以分為3個闆塊。第一是助力保障女工的日常生活,如提供社區内的兒童活動、親子早教等;第二是開展日常文藝活動,包括開展演唱課、瑜伽課、攝影課、寫作課,進行歌曲創作等;第三則是建立“木蘭女工文藝隊”,組織文藝展演。

齊麗霞期待來到“木蘭花開”的姐妹們,關系不隻是“求助與幫助”的單向關系,而是“網狀的關系”,大家彼此因為“木蘭花開”産生交集,相互支持,這是理想的狀态。

今年35歲的張慧枝,最初是帶孩子上親子早教課而認識“木蘭花開”,後來很喜歡這裡的氛圍,“特别認可木蘭做的事情”,決定成為“木蘭花開”的一名兼職工作人員,目前已工作一年。

“木蘭像娘家,特别開心,姐妹們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張慧枝說。

當普通女性開始寫作

在木蘭活動中心圖書室,齊麗霞展示了女工們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帆布袋、帽子、挂件、毛線織的玫瑰花……而在隔壁她辦公室櫃子裡,還收藏着女工們學習攝影、寫作的成果。每一本攝影集、文集,都有專屬封面、署名。

齊麗霞說,給女工上課的老師,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大家都願意一起做一些事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會進行線下線上同步授課,方便大家學習。

有打工姐妹從事家政服務工作,于是就用相機鏡頭記錄自己的日常。繁瑣的家務活在她一張張用心拍攝的照片裡,顯露出和平日看來不一樣的模樣。

比如一張照片裡,陽台上洗幹淨的衣服整整齊齊晾曬在一起,被陽光穿透後呈現五彩缤紛的斑斓顔色。

這位打工姐妹在自己攝影集介紹文字裡自豪地寫:“帶的孩子,不管大的小的,沒一個不喜歡我的。”看顧孩子,“比自己親生的責任心還大”。

齊麗霞說,有已經離京回到老家的女工,拍了一組記錄“新生活”的照片,發給她們。攝影集裝載了她往昔、今日和未來的一切。

“自由寫作營”,也是齊麗霞一直鼓勵大家參與的課程。

“木蘭花開”的公衆号近期推送過一篇寫作營招募文章,題目是《當普通女性開始寫作,我們會獲得什麼?》。開頭如是寫:“寫作,是一種特别的探索自我的方式,一支筆開啟的是與自己對話的大門,那些我們經曆過的生活,會經由文字而變得鮮活。書寫是自由的,沒個人都可以書寫。”

齊麗霞鼓勵女工們,在手機備忘錄、本子上,從50字寫到100字,再從100字寫到500字,一點一點獲得成就感——“這是幫助姐妹們實現能力提升、自信提升的一個方法”。

她感慨,其實很多人語言很豐富很有趣,比如有個年輕姑娘困惑于婆媳關系,另一位60多歲的阿姨聽到就随口說了一句——“羊肉貼不到狗皮上”,形容關系不融洽,這個比喻讓大家笑得前仰後合。齊麗霞覺得,既然人人都有自己生動的語言,不如寫出來。

“有一些姐妹愛寫日記,有表達欲望,隻是擔心不會表達。”齊麗霞就向她們建議,對着手機說語音,然後轉成文字。遇到特别膽怯于寫作的姐妹,齊麗霞會請志願者幫忙整理,做成個人“自傳”,發布于公益組織的公衆号上。“越來越多姐妹覺得她的故事講出來,可以給大家力量。現在,我們還有視頻加文字的口述故事形式”。

在過去一期寫作營的作品展示中,有人寫生于重男輕女家庭自己處境的不幸;有人描繪辭職那天,第一次在“一屋子工衣”面前穿裙子和高跟鞋,驚豔全場;也有人寫在美好年華因為觀念保守沒敢買一件美麗的短連衣裙,生娃後再無當初的身材,結果内心“一直放不下那件衣服”。

“不管是參加攝影、文藝隊還是寫作,她們能感受到自身的成長和變化,包括自信。”齊麗霞說。

“一棵野生土長小草”的12年,木蘭們要放聲歌唱

“今年是我也是木蘭的本命年,木蘭12歲,我48歲。回望這有晴有雨的48載,感謝生命,也感謝相遇的每一個人。”

在齊麗霞的一篇自述裡,她寫,當初機構剛成立半年,就面臨着生存挑戰,沒有任何資助。是各奔前程,還是繼續堅持?最後幾個夥伴作出了留下來、一起面對挑戰的決定,然後開始了長達一年吃“饅頭大餐”的日子。“我們就像一棵野生土長的小草”。

12年間,很多學生志願者、社工加入“木蘭花開”。

有一位志願者是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她是因為看到《生育紀事》被深深感動,于是加入“木蘭花開”公益行動——2019年,“木蘭花開”帶來了舞台劇《生育紀事》。這部舞台劇,由趙志勇擔任編劇、導演,以打工女性真實的生育經曆為素材,由“木蘭花開”的姐妹們排演完成。

這個學生志願者表示,自己想做的公益是“行動趨向的、實踐的、生根的”。“對當地一個小範圍内的人們有切實的改變,在一個小範圍内能建立一些很堅固的情感聯系,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齊麗霞發現,近年來一些女性朋友,是通過網上的渠道輾轉找到公益組織——她們可能是看到了朋友圈轉發的公衆号,對内容深感認可,進而留言希望參與“木蘭花開”的線上活動。

齊麗霞說:“通過公益平台,我們不光是傳播和籌款、請大家捐贈,也在平台上傳播這些姐妹的故事、流動女性的自強不息,去講她們在城市裡打拼、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去克服——我們希望這種雙方面的傳播,讓大家對流動女工群體更加有認知,看到這個群體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能給予更多支持。”

責任編輯:王國強,張玉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