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詩人袁子英有詩曰:“巨艘萬斛樯林林,象犀翠羽珠貝,婁東太倉吳要津,襟帶閩粵控蠻荊。” 詩中贊歎的便是中國古代“第一碼頭”-太倉劉家港。這裡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
2、太倉劉家港位于我國東部海岸的中心地帶,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海運和對外通商港口。劉家港的得名,根據明《太倉州志》記載,劉家河即婁江在太倉境内的一段,因婁、劉音近,雙聲通假,當地人将婁江讀為劉江、劉河。另外太倉方言中“港”即指河道,這種方言現象沿用至今。所以劉家港開始即指劉家河,并非專指港口,劉家港得名應在港口形成之前。
3、劉家港起于南宋,興于元代。元代初年,因北方經濟凋敝,京師的一切供給“無不仰給于江南”,而大運河轉輸困難且費用高,元政府迫切需要找到一條快捷的南糧北運海上通道,至元年間宣慰使朱清、張王宣自崇明徒居太倉,開創以劉家港為起點的海道漕運,太倉劉家港因之興起和繁榮。當時,太湖唯一的洩水大道婁江“不浚自深”,穿境入海,獨具枕江達海的地理優勢。另外,太倉由婁江與富庶的太湖流域連成一片,有着豐厚的經濟基礎。總之,元初客觀形勢的需要和開放的外貿政策,太倉劉家港所獨具的地理、水利、經濟等方面的優勢條件,使太倉出現了曆史發展的第一次飛躍,劉家港便由此興起,成為當時江南漕運和海運的集結地。明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西下西洋,亦由此出發。嘉靖年間,因倭寇登岸侵掠,設重兵駐守。明末港口淤淺,海運遂衰。
4、《明史》鄭和傳:“永樂三年(1405年)6月,命(鄭)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複自福建王虎門揚帆,首達占域,以次遍曆諸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