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成語出處于《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典故:
在西漢,有一個非常貧困的小孩,名字叫匡衡,他很熱愛學習,但是因為家裡貧窮,白天要下地勞動,隻有晚上才有時間看書學習,但到了晚上天黑什麼都看不清,家裡也買不起油燈,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看到鄰居房屋透近的光亮,所以匡衡借光讀書。
但最終還是被鄰居發現,鄰居不是太友好,惡意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是比較有志氣的,所以在鄰居牆上鑿了個小洞,借光讀書,日複一日,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專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