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漢服和韓服有什麼不同

漢服和韓服有什麼不同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30 17:30:28

漢服和韓服有什麼不同?中國素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稱呼,而漢服是引領着整個東亞地區的審美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漢服與韓服的區别,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漢服和韓服有什麼不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漢服和韓服有什麼不同(漢服與韓服的區别及韓服來曆)1

漢服和韓服有什麼不同

中國素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稱呼,而漢服是引領着整個東亞地區的審美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漢服與韓服的區别。

其實追本溯源,我們現在看到的韓服最開始就是明制漢服,經過幾百年的本土化,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色彩鮮豔的韓服。韓服繼承了漢服系統的右衽和襈(衣緣),特别是仿照明朝襖裙的白色半襟和紟(系帶)。最初的上襦長及腰部,直接來源于漢服襦裙上襦的影響。

而明亡後,韓服逐漸變化:女上襦越來越短,僅夠遮住胸部;女裙腰線越來越高,并且上衣的交領在胸前,呈現出近于V型而非漢服明顯的y型了。韓服發展成高腰定型後,則與漢服的齊胸襦裙(高腰襦裙)相似了,以緻誤認。因此韓服與襖裙的區别在于上衣的長短,系帶的位置。韓服上衣短小至胸,胸前系長帶,而漢服上衣至腰,于右側腋下系帶。韓服與齊胸襦裙的區别是:韓服上襦在外,蓋住裙頭;y領近乎V型;下裙膨大。齊胸襦裙上襦在内,裙子系在上襦上;對襟領;裙子自然下垂,沒有韓服蓬松。

 韓國服飾的起源

  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韓國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韓服的個性發展開始于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别是女裝,逐漸向高腰、襦裙發展,同中國服飾的區别逐漸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禮服,仍一直延續着較多的中國特色。朝鮮戰争期間(1950-1953),西式服裝進入韓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人們覺得韓服太過繁瑣,穿着不便,因而使用者大為減少。但是,韓服愛好者一直積極推銷韓服,并設計出了合乎時代、容易穿着的式樣,使韓服重新恢複了活力。韓國服飾文化包括傳統韓國服裝和現代韓國服裝,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優雅且有品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也是韓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一般來說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男性以褲子, 短上衣, 背心, 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白色為基本色, 根據季節,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别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另外, 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朝鮮時代随着儒教地位的鞏固, 衣着上也開始重視形式與禮節。朝鮮時代大禮服是祭禮服。大禮服也稱冕服, 戴冕冠。穿冕服。冕服是宗廟, 社稷等祭禮或正初,冬至等大節日裡穿的衣服。

  韓服和漢服的區别

  韓服(朝鮮服)主要模仿的是漢服中的襦裙。服上衣在裙外、V領、下裙加裙撐膨大;唐代齊胸裙上衣在裙内、對襟領、裙子自然下垂,即使穿了襯裙,也不會蓬成韓服那樣。

  漢服,左襟壓右襟,系于右腰側,從對面看來,呈“y”字形;韓服,左襟壓右襟,但系于胸前,從對面看來,呈短尾巴的“y"字形,特别是白色護領不夠長的,呈“v”字形(還有一種類似小"U"形)。說白了,韓服的左襟,是斷衽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韓服,特别是宮廷禮服,大多源于中國宋、明兩代。中國明朝的襖裙,是中腰裙。朝鮮半島最初模仿時,也是中腰裙,後來衣服變短,也就把裙腰提高到了胸,但可能是習慣不同,或不知如何固定,現在的韓服,裡面都是吊帶裙。

上衣類似中國明代服飾,特别是花紋圖樣,但同時又結合了朝鮮半島的習慣和審美,兩邊開衩到腋下、衣服前襟和後襟做成斧頭形,方便插入雙手,以及不束縛篷篷裙。

所以不要被網上的一些鍵盤俠及極端愛國主義影響,說什麼事抄襲漢服,韓服及和服都是以本土特色服裝結合中國古代漢服發展起來的,是屬于本國特色服飾,可以說是承襲古華夏服飾一脈,結合本國文化而自成一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