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17 19:26:55

作者:璇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未來,就藏在父母的教育裡。

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這5條教育領域的心理學效應,或許能夠幫助你成為更好的家長,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1

标簽效應

多給孩子貼上一枚正向标簽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标簽,就會成為标簽所标定的人。”

因為,人會無意識地努力,讓自己的行為與标簽保持一緻。

這種現象,就是“标簽效應”。

“标簽”,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自我認同,影響巨大。

性格上,孩子不太活潑,父母就給孩子貼上太害羞、太内向的标簽,孩子便潛移默化地更不愛張口說話了。

學習上,孩子某一科目成績不理想,父母給孩子貼上“偏科”的标簽,孩子就會自我否定,覺得自己這個科目真的很差勁,怎麼都學不好。

行為上,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除了搗亂,你還會做什麼?”“你真是做什麼都不行”,不僅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更會使孩子無形中往标簽的方向靠近。

作為父母,不要永遠盯着孩子的缺點看。

要善于觀察,找出孩子的閃光點,用正面的标簽,去不斷鼓勵孩子發揚優點。

當孩子分享自己喜歡的食物時,鼓勵他:“你是一個樂于分享的好孩子”;

當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時,肯定他:“你真是一個有責任心、又勤快又能幹的好孩子”。

孩子不是生來就優秀,而是在父母的稱贊與表揚中,變得越來越自信優秀的。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2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3

德西效應

激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深受啟發:

一位喜歡清淨的老人,被附近嬉戲的孩子吵鬧聲困擾。

于是,老人決定拿出一些零錢,按聲量大小來獎勵他們:誰聲音大,就給誰更多獎勵。

一段時間後,老人開始漸漸減少獎勵,直至沒有。

這下,孩子們不幹了,都認為:沒有獎勵了,誰還來給你吵鬧

于是,老人的生活,又恢複了平靜。

這就是“德西效應”:即一個人進行愉快的活動時,如果提供過多的外部獎勵,會降低人的内在動機,使之對事物失去興趣

可見,一味地物質獎勵,隻會幹擾孩子的内部動機。

表面上,會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期待産生行動;實際上,卻無法真正喚醒他内心對事情的認可。

兒子曾經因為語文偏科,娃爸決定激勵兒子好好學語文,和兒子約定:隻要超過平均分1分,就獎勵200元。

結果,那次期末考,兒子語文考得比平時還差!

兒子倒很坦率:“我對語文本來就不感興趣,你們重獎不僅弄得我很有心理壓力,還感覺我考得好是沖着獎金去的。”

于是,我開始帶兒子看經典名著,陪他讀古詩詞。

但凡發現兒子用了個新成語,學了新古詩詞,我都會追着讓他給我也講講,講好了就可勁誇。

慢慢地,我發現兒子竟也發自内心地喜歡上了語文。

想要孩子真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還得從激發他的“動力”入手。

如果這個動力,單純來自于物質獎勵,總有窮盡的一天。

但如果這個動力,來自于孩子自己每一次進步産生的愉悅感,那孩子就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内在動力”。

這個動力,能讓孩子把“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不斷自我激勵。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4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5

紅蘋果效應

身教勝于言教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紅蘋果實驗。

實驗者把多對母子分成兩組,每位母親都會有兩個紅蘋果。

A組,母親說:“這個蘋果很甜,你快吃”。然後,将其中一個紅蘋果遞給孩子,自己拿着另一個離開。

B組,同樣的話語,但母親說完後,要當着孩子的面,拿起一個蘋果,一邊吃一邊離開房間。

實驗結果,A組的孩子幾乎都沒吃蘋果,而B組的孩子在母親離開後不到5秒内,紛紛效仿母親吃了那個蘋果。

這就是“紅蘋果效應”: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身教勝于言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所謂教育,往往就在父母行為的一瞬之間。

曾看過的一個新聞:一位55歲的媽媽,為了鼓勵女兒,陪女兒一起考研,結果母女倆雙雙考上了研究生。

這位媽媽原先隻有高中學曆,後來通過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學本科文憑。

她用自己的努力,在成為更好自己的同時,也成為了孩子最好的榜樣。

正如網上所說: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着地栽培自己。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6

魚缸效應

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故事。

幾條小魚被養在一個魚缸裡很多年,個頭始終隻有三寸長。

人們一度認為,這魚可能就是小個頭的品種。

後來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小魚被養到了池塘裡。

誰也沒想到,僅僅幾個月,原本三寸長的小魚,竟然長到了一尺!

這種給予更大空間,帶來充分成長的現象,就被稱為“魚缸效應”。

養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每個孩子都像一尾魚,家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空間。

父母的保護和管束越多,這個生存空間就會越小,孩子的成長就越會被壓制。

因此,為人父母們,一定要多給孩子足夠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去探索、發揮和犯錯。

一定要多帶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或參加比賽,或與同齡人交流,讓孩子既了解自身實力,也見識更大世界的精彩。

一定要多尊重孩子的天性,給他自由選擇的權利,讓他在自己的大海中強筋骨、長知識、增才幹。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7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8

自然懲罰法則

讓孩子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買單”

美國有個11歲的小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到鄰居家的玻璃,鄰居索賠12.5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闖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并拿出12.5美元對男孩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我”。

從此,男孩在上學之餘開始艱難的打工生活,送報紙、替人擦皮鞋。

經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掙夠錢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美國第40任總統威爾遜·裡根。

裡根總統回憶道: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起責任。

著名教育家盧梭也提出“自然懲罰法則”:即兒童所受到的懲罰,隻應是他的過失所招來的自然結果。

當孩子犯了錯,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多指責或抱怨,而應讓孩子自己直接承受錯誤造成的後果,如此孩子才能自我反省,糾正錯誤。

孩子做作業磨蹭拖延,那就減少催促,讓他直接面對老師的批評,下次就知道不做作業會是什麼後果。

孩子上學慢慢悠悠,那就陪他一起慢,讓他感受自己磨洋工會帶來什麼影響。

用“自然懲罰”來強化孩子不當行為的體驗,孩子就會牢記教訓,告訴自己下次要注意、要避免。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9

教育孩子18條經典法則(教育孩子的5個黃金法則)10

很認同一個觀點:

“教育是一場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父母要不斷調整、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為孩子更好的成長保駕護航。

把孩子教育好,就是每個父母後半生最好的投資。

願你在這5個心理學效應中有所收獲,做更好的父母,擁有更優秀的孩子。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