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正常的海洋肯定不會呈現白色,而如果有一天你坐着遊艇,發現周圍整片海域都散發着白色柔和的光,一直延伸到天水交接的地方,就像牛奶灌入了大海一樣,充滿了神秘和詭谲的色彩。這時,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2019年8月2日,一艘私人遊艇“象頭神号”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南邊駛入了一片泛着瑩白色柔光的大海,疑惑的船員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照片後來被證實是該現象有史以來的第一張圖。
圖 | 象頭神号的船員拍下了神秘發光現象“乳海”的照片Leon Schommer and Naomi McKinnon
有船員提上一桶海水,發現那光芒在水中依然清晰可見,但攪拌之後光亮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很明顯,那放入混入海水中的白色,自然不是月光倒映在海中的光。那這是什麼呢?
乳海,也被稱作是“Mareel”,是海洋中的一種發光現象,一般發生在夜間,亮度在繞地球運行的衛星上都可以見到。
在1915年到1993年間,總共發現了235次乳海現象,但據估計,它的發生頻率其實很低,全球每年僅會出現0~2次,并且這樣的現象也主要集中出現在印度洋西北部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一帶海域。而發光持續時間一般會維持數天,有時候甚至長達一月有餘。
圖 | 目擊過“乳海”的人常将柔和發光的海面比作夜色下的雪原 factory_d / Pixabay
不過,不要把乳海現象和藍眼淚現象給搞混了,藍眼淚現象要更常見一些,兩者最大的不一樣在于,藍眼淚現象通常在被攪動的時候才會發亮,是由甲藻、海螢等浮遊生物發光産生的;而乳海現象,被攪動後反而不再發光。
圖 | 藍眼淚現象
因為乳海現象極難遇到,所以目前科學對乳海現象還沒有完全的解釋。
科學船僅有一次比較碰巧地遇到了乳海現象,研究者也因此有了一個初步的分析。
研究者認為,乳海是由一種叫哈維伊弧菌(Vibrio harveyi)的細菌引起的:這種細菌能夠通過化學信号感知彼此,并在個體密度足夠高時觸發同步發光的現象。
它就像發光的螢火蟲一樣隐匿在海洋當中,等到大家夥都聚在一起了,在一同閃閃發光,可以說非常有團結精神了。
科學家史蒂夫·米勒(Steven D. Miller)通過衛星上的微光傳感器,發現了發生在2019年夏天的一次疑似的乳海現象,雖然科學家沒能到達現場,但幸好也有私人遊艇“象頭神号”這些目擊者驗證了這次觀測結果。
圖 | Steven D. Miller / NOAA
此外,“象頭神号”的船長還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線索,打翻了研究者過去認為細菌是漂浮在海水最表層的猜測——他們看到的發光體在海面以下水深約10米的地方。
為什麼隻有印度洋發生乳海現象,而其他海域卻未曾發現?細菌們的協同發光到底是為了什麼?對海底生物的生活有影響嗎?
對于這些關于乳海的疑問,科學家仍然還沒有得到答案。
不過科學家史蒂夫·米勒對此很有信心,因為目前已經驗證過衛星觀測乳海現象的準确性,等到下次從衛星圖上找到神秘發光現象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實地采樣了。有了樣本,一定可以揭開乳海現象的更多秘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