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這個歇後語真是既形象又确切。風箱應該是鼓風機的前身,木制,兩頭各有一個風門,靠活塞運動的方式壓縮空氣,以保證燃料燃燒所需要的氧氣,這也是“兩頭受氣”的原委。
在舊時的農村,鐵匠打鐵離不了風箱,更多的是農家做飯燒火需要風箱。其實在解放前,農戶用風箱的也不太多,因為那時都是燒柴火,柴火易燃,大多數家庭的鍋竈是用泥壘成的,十分簡易,也不适合風箱的使用。
真正使用風箱是在集體化之後,柴火十分緊張,于是人們開始燒煤。煤相對來說是不易燃的,使用時必須有充足的氧氣,所以家家用起了風箱。一到做飯的時間,農村中到處可以聽到呱哒呱哒的風箱聲,構成鍋碗瓢盆交響曲中特别的音符。
農村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民的燒柴又漸漸多了起來,特别是近年來煤球爐的普及和煤氣竈的使用,又省事又方便又幹淨,人們很自然地漸漸抛棄了風箱鍋。如果你在農村中走過,定會看到一垛垛陳舊的柴火堆放在路邊村頭,有的甚至腐爛成泥。可見農民的“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頭一項“柴”,它的内容已基本上改變了,風箱也已成為曆史的文物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