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梓的劇寶盆兒
人們都說,在一段感情裡,先動情的那個,勢必要吃些苦頭,要多擔待一些!這點在《長歌行》這部電視劇中,被演繹得淋漓盡緻。
阿詩勒隼和李長歌,可以說是“天生的敵人”。可誰也抵不過命運的安排,一場精心的算計,李長歌家毀人亡,而她從高高在上的郡主,成了無家可歸的“浪子”。
在流浪的路上,阿詩勒隼屢次救她,她本以為2人隻是萍水相逢,因為有緣才會一見再見;可在阿詩勒隼心裡,無論是李長歌的身份,還是深埋在她心裡的苦楚,他都一清二楚。情根早已深種,一個嘴硬死不承認;一個神經大條,根本沒有發現。
可李長歌的身份,到底還是太過敏感,阿詩勒隼費盡心思,才想到對李長歌最好的歸處:或許就是讓她去“死”!
李長歌無疑是幸福的,雖然李建成對她沒有多少親昵,但她的阿娘卻疼她入骨!
李長歌也是幸運的,她的阿娘已經預感到了危險,所以她選擇支開李長歌,讓她遠離陰謀算計,從而避開了“被殺”的命運。
可李長歌也是不幸的,一瞬之間,阿耶沒了,阿娘死了,家沒了,她雖然沒有親眼所見那血腥的場面,可空蕩蕩的太子府,沒有氣息的阿娘,所有的種種還是在她的心上,狠狠的插了一刀。
她想報仇,她要報仇!
抵抗過,力争過,掙紮過,努力過!可胳膊擰不過大腿,那個當下,好像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逃亡。
畢竟,隻有活着,才有希望!隻有活着,報仇才有盼頭!
于是,李長歌開始了逃亡之路!
雖然李世民念着舊情,始終不願真心傷她,可長歌的身份擺在那裡,人們深信:養虎為患的道理,李長歌的存在,對于李世民始終是個威脅。
所以下面的人,哪怕冒着被李世民譴責的風險,依舊一路追殺,想要滅了李長歌,以絕後患。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身份尴尬的李長歌又能去哪兒呢?
父親李建成的一個舊部給她出招:去㮶州。那裡臨近邊關,魚龍混雜,朝廷的觸角相較其他地方,比較松散,所以也足夠安全。
李長歌信了,也去了!她以為會看見一個混亂的世界,卻沒想到,那裡民風淳樸,百姓安居樂業,根本沒有邊關城鎮的動蕩和不安。
細細打聽之下,長歌才知道,原來這裡的安樂是因為㮶州刺史公孫恒!公孫恒是隋朝降了唐朝的軍官,和他打好關系,在長歌看來,對于她複仇有利。
于是,她設計進了刺史府,當了主薄,做了輕車都尉。她的才能頗得公孫恒的賞識,與公孫恒相交越深,長歌心中對于他的敬佩之情越深。
漸漸的,擺在長歌心頭最重要的,不再是複仇,而是守住㮶州城,守住這方百姓的安樂。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阿詩勒人的屢次攻城和破壞之下,糧庫被燒了,良田被毀了,㮶州城危矣!
怎麼辦?公孫恒思來想去,隻有他以己之身,才能換㮶州百姓安全。他把㮶州城交給了長歌,以自己的人頭為籌碼,私下和阿詩勒隼談判,以求不傷㮶州百姓分毫。
阿詩勒隼答應了,公孫恒以身殉城。而長歌的未來更加堪憂!
在㮶州城百姓眼中,長歌是叛徒,是她害死了公孫恒,用㮶州投誠,他們不懂長歌的犧牲和成全,對于長歌他們隻有恨!
而在追殺長歌的人心中,如果她能為民殒命,也算大功一件,是她最好的歸處!
所以,阿詩勒隼強橫的要長歌供他驅使,才會放過㮶州百姓。明面上是為難長歌,實則是在“保她”!這才是阿詩勒隼行動的第一步。
緊接着,他讓人頒布了一條告令,上面寫着:李長歌企圖刺殺阿詩勒部首領未遂,後被處死!這個告令,1方面是為了保全李長歌㮶州都尉的名聲,更是為了讓李長歌的消失,找了一個完美的理由!
雖然不能最終解決李長歌因為身世而帶來的隐患,至少,在世人眼中,世上再無李長歌這個人。
李長歌明面上的身份,已經被消除,而暗地裡要長歌性命的人,卻一直跟着阿詩勒隼一行人。怎麼辦呢?隻能李代桃僵,演一出戲,讓他以為,長歌被阿詩勒隼殺了!
畢竟,知道長歌和阿詩勒隼有交情的人少之又少,在對方眼皮起底下“殺”了李長歌,才是永絕後患。
至此,李長歌才算真正的“消失”了,至此,她才算真正的安全!
在李長歌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阿詩勒隼為她做了很多。
雖是天生的敵人,可阿詩勒隼卻屢次救她;明明立場對立,可阿詩勒隼卻在可控的範圍内,絕不傷她一絲一毫;明明有安全隐患,可他依舊強橫的把長歌留在自己身邊,把她“殺”了,為她斷了後患。
真的是用心良苦啊!
看到有人說,《長歌行》是真的不行!可木梓卻不這麼認為,越看越上頭,越看越好看!
阿詩勒隼再勇猛,城府再深,可英雄難過美人關,他依舊拜倒在了李長歌的石榴裙下!
他不輕浮,不多話,默默地做了那麼多,不圖回報。
誰都想不到,阿詩勒隼為什麼要費盡心機,讓李長歌“去死”!可隻有他自己知道,那是他對李長歌最厚的深情啊~
這樣的阿詩勒隼,值得了解一下!
我是木梓的劇寶盆兒,關注我,我們一起看好劇,話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