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稱海珠區為“河南”。海珠區建國初稱河南區。河南之得名,一般人認為是因其位于廣州珠江南岸的緣故;但尚有另一種說法,據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中所記:“廣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裡江水四環,‘河南’,非也……河南之得名自孚始。”屈大均否定了“河南”得名是由于位于廣州珠江南岸的說法,認為“河南”得名來源于距今1900多年的東漢時期楊孚。
楊孚是今廣州市海珠區新滘鎮人,在東漢章帝時期任朝廷議郎,曾提出“創業用武,守業尚文”的主張,著有《嶺南異物志》,以詩體記述了嶺南地區的物産,被稱為“粵詩之祖”。據《廣東新語》記述,楊孚從當時的東漢京都河南省洛陽辭官回到下渡村,帶回幾株洛陽松樹,植于住宅前。有一年冬天,松樹竟滿樹白雪,十分壯觀,人們覺得很奇怪,都說是楊議郎把河南洛陽的瑞雪也帶回來了,于是把楊孚居住的地方稱為“河南”。清代陳昙有詩雲“議郎宅前栽松柏,帶得嵩陽雪意醋;今日萬松山下過,不知南雪是河南”。 “河南”的範圍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别。從東漢至明代以前,河南泛指整個河南地區,即今海珠地區。明清至民國時期,由于河南地區西北部的開發,城區逐步發展,人們習慣将當時廣州珠江南岸西起白鵝潭,東止“河南尾”,面積約3公裡的城區稱為“河南”。這是狹義上的河南。建國後,“河南”的範圍習慣上是指整個海珠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