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的羅納爾多,是一個努嘴的表情。由這個表情,産生了一個聯想,想到“豬”這個字。生活中,努嘴,嘟嘴,往往讓人有這樣的聯想。原因無非是,豬的嘴巴是朝前突出的。那麼“豬”這個字,與“者”字有何關系,為何将“者”作為其構字的一部分呢?我們先談另一個字。
蘇東坡有一首詞,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蘇轼任密州知州時寫的。密州,是現在的山東諸城。諸城在漢代稱東武,隋朝改為諸城,因為在其西南三十裡,原有一個漢代所置的諸縣。
夏時,徐州一帶,有一個古彭國。彭國後來分為三個國,其中一個叫諸稽國。到了商代,商王武丁把這幾個國都滅了。諸稽國的一部分遺族,向北逃到諸縣這一帶定居下來,逐漸弄出一個諸國,諸國于春秋時期被吞并。漢代在這個地方置縣,就沿稱為諸縣。
那麼,諸稽國,為何以“諸”這個字為國名?諸,跟“者”字又有何關系,“者”到底是什麼意思?
“者”字,其原始字形,是上面像一個樹杈杈,周圍有很多點,樹杈杈下面一開始是火的象形,後來演化為一個方圈,像“口”的形狀,後來又在“口”裡面加一橫,成了“曰”這個形。
“者”字,其本意,現在沒有定論,存在各種說法。舉一個例子,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字的本義,是在生篝火,樹杈杈周圍的幾個點,是四濺的火星。這個說法很有道理。
今天,對“者”的本意,提一個自己的看法。在那麼遠古的時代,以某個字做國名,這個字,一定意義特别重大。在那個時代,重大的事件,往往與祭祀活動有關,或者與特别的儀式有關。
想象一下,那個樹杈杈,也許不是樹杈杈,而是由若幹“刀”字形組成,那幾個點,不是四濺的火星,而是下滴的血滴。開始,是滴在下面生的一團火上,後來,是滴在由“口”這個字形代表的容器内。
那麼,“者”字,所描繪的,是一場莊重的儀式。參與者紛紛上前,用刀劃開自己某個部位,将血滴在同一處。這樣一個儀式,令人想到“歃血為盟”這個成語,恐怕就是這個遠古儀式的傳承。大家通過将自己的血滴在一處,達成一個誓約,或者通過一項決定。有些國家,議會制,大家坐在一塊兒,一個事項,大多數舉手,就表決通過。兩者不之處,一個是舉手,一個是放血。兩者相同之處,都是表決國家大事。
進一步分析,“者”字,本意就是,拔刀放血的儀式。旁邊加一個言字旁,就是“諸”字,表達的意象就是,一邊在拔刀放血,一邊在大聲宣讀,就像報幕一樣,下面由某某來放血,但可能報起來是這樣的:某某者,某某者。一聽這個者字,就知道,輪到自己上去放血了。一邊報,還一邊宣讀這個儀式所證的誓約,這個儀式挺熱鬧。諸稽國,率先弄出來這麼一個新事物,但凡決定國家重大問題,就舉行這樣一個儀式。既與衆不同,又意義重大,所以采用“諸”這個字用作國名。
“者”字這個意象,在長期使用中不斷引申演化。者,是由每一個首領分别完成的儀式,由此引申為個别的意思,比如作者、讀者、孫行者,這裡的者字,就是不同行當的人,就有個别的意思。比如“都”字,由各别的個體聚集在一起,就有了所有的意思。比如“緒”字,本意是線頭,也印證了“者”字所含的個别的意思,線頭子,是一個一個的,從一團亂麻中,要一個一個提出來。再比如“諸”字,一個完整的儀式下來,在場的每一位首領都上來放過血了,就引申為大家,衆人的意思。
我們再看“者”的另一個引申義,每一位首領上前完成儀式,要走上前來,走到中間放血的地方來,這個行為就引申為突出的意思。個别,其實也暗含突出的意思,之所以有别,是因為有不同之處,不同之處,當然就是突出之處。再進一步,就引申為突出部,這樣,“者”又有突出的含義。
豬,鼻吻突出,而且走起來,低着頭,鼻吻朝前一拱一拱,整個走姿,就是一個不斷向前突的意象。古人造字,抓住了豬這個鮮明的特點,于是将“者”字賦予這個動物,神來之筆,千古不易。怪不得,蒼颉造字而鬼神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