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1 21:23:23

“2022年的世萌将是最後一屆世萌。”

“世萌”,即國際最萌大會(International Saimoe League)的簡稱。7 月 24 日,世萌官方論壇出現了一則公告,公告寫道:由于長期的人手、資金和技術支持的匮乏,舉辦團隊已經難以維持活動的穩定進行和公平性。這一民間自發的二次元人氣投票活動将于今年落幕,為讓它具有紀念意義,今年的賽制和規則将與往年不同,此前已經奪得“萌王”稱謂的角色都将解禁參賽。

遙望2008 年 1 月 12 日,首屆國際最萌大會正式召開,從提名階段開始,直到最終投票選出人氣最高角色的季後賽為止,賽程持續了十個月之久。最終首屆世萌“萌王”的桂冠歸屬于《魔法少女奈葉》的菲特·泰斯特羅莎·哈拉溫。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1

菲特·泰斯特羅莎·哈拉溫

自那以後,每年一屆的世萌成為二次元愛好者們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它打破國界與語言的障礙,為二次元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活動期間投票者為所選角色制作的宣傳周邊,以及大量圍繞世萌的同人和二創作品常常活躍于網絡,讓世萌成為互聯網傳播禦宅文化的中心。

時過境遷,如今的萌戰已不再像往日般熱鬧,而世萌興衰起落的背後,是來自二次元的“萌元素”的流變史。

從“萌”到“戰”的網絡戰争

2008年出現的世萌并不是互聯網上的第一次民間二次元人氣票選活動。早在2002 年,在日本當時最大的匿名論壇 2channel上就舉辦了第一屆“動畫最萌大賽”,通過網民投票的方式,選出從1995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期間,所有動畫作品中最萌的女性角色,為其賦予“萌王”的稱謂。這便是所謂“萌戰”的起源。

首屆2ch“動畫最萌大賽”以《魔卡少女櫻》的女主角木之本櫻獲勝告終。此後,2ch上每年舉辦一次的最萌大賽被稱為“日萌”。随着參與人數的增多,日萌的賽制逐漸發展成熟。舉辦方會為此搭建供投票者領取有效票的“CODE發行所”,賽程中通過發布主題帖和跟帖的形式投票,對于入選角色一律采取以1對1的單敗淘汰制。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2

“初代萌王”木之本櫻

但參與者的增多讓日萌的投票情形一年比一年混亂,管理方難以維持投票的公正性,甚至出現了類似水軍刷票行為的大量僞造票。為限制各種亂象,日萌舉辦方一度封禁了海外IP 導緻參與者局限于日本,同時期出現于韓國論壇的“韓萌”也有類似問題。另一方面,1對1的單敗淘汰制讓比賽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因此在 2008 年,面向全球二次元愛好者的世萌應運而生。

世萌創立的最初目的,是搭建一個供全球二次元愛好者交流的平台,并向全球推廣日本動畫文化。因此在世萌中投票并不需要像日萌那樣,注冊論壇用戶、領取合法選票再進行投票的流程,但與之相對的,世萌拟定了漫長而繁瑣的賽程。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3

要理解世萌的規則并不容易,為了确保賽事的公平公正,世萌官方拟定了預選賽、小組賽和淘汰賽三個階段的賽程,每個階段中又細分出多個小階段,加上所有角色都需要一一對決的循環賽制,世萌的戰線被拉得極其漫長。這種繁瑣除了讓賽事的結果更具說服力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當時萌戰的性質已經完全脫離了最初的設想。

彼時與世萌相對照的日萌正值人氣頂峰之際,大量參與者的加入,讓這場原本打着“表達對角色的愛”的友好交流活動,變成了比拼角色應援力度的網絡戰争。

萌戰比拼的是票數,并且是實時計票,自然而然就發展出陣營作戰的策略。當時萌戰的參與者大部分有其所屬陣營,早年有被戲稱為“黑五類”的“偶炮管蟬釘”五大陣營,分别對應《薔薇少女》《魔法少女奈葉》《旋風管家》《寒蟬鳴泣之時》四部作品以及聲優釘宮理惠的粉絲;有持續活躍于萌戰舞台的京都動畫公司粉絲“京都系”,以及其敵對陣營“京黑黨”;還有Type-Moon和Key等公司的粉絲團結而成的陣營,這些陣營時而相互拮抗,時而又相互合作,讓那些沒有陣營所屬的“散票”成了徹徹底底的路人。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4

釘宮理惠配音角色,來源@ACG動漫娘

而如今被視為常規操作的水軍打榜,在當時看來也隻算是末流戰術。萌戰中間除了僞造票數這種簡單粗暴的舉措外,還有為對家灌假票以營造落後假象,讓對手放松警惕,以在最後時刻實現反超的戰術;有為了提前踢出某個奪冠大熱門角色,多方勢力合作圍剿将其早早淘汰的戰術;有在臨計票時大量灌票導緻投票貼超出回複長度而爆票,隻能重新投票的戰術。

“1.萌有千差萬别,各人都有自己的萌;2.不能因為自己的萌而去刻意否認他人的萌;3.賭上榮耀,為自己的萌投上幹淨的一票。”——最初拟定的萌戰三大原則早已被抛諸腦後,戰術應用和陣營間的勾心鬥角,讓萌戰從交流二次元文化的場合,變成了一個供各方粉絲團體拼殺的戰場。直到2014 年最後一屆日萌落幕,萌戰逐漸式微,随後“韓萌”和B站舉辦的“B萌”也相繼停辦。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5

2014年雙萌王:宮永咲、原村和

2017年,被視為相對具有信服力的世萌也流出了刷票和主辦方做票的傳聞,讓萌戰不再具備公信力,人氣持續下滑。期間也曾有人試圖将萌戰的形式拓展到 Facebook 和 Twitter等社交網絡,但反響平平。

如今随着世萌的落幕,萌戰也将走向終結。

萌戰背後,“萌”的流變

在萌戰愈演愈烈的時候,日本動畫中的“萌系角色”也逐漸深入人心,而正如萌戰本身依托于互聯網論壇的興盛,萌系也是時代的産物。

在1990年代末期,日本經濟受房地産泡沫破裂的影響,“失落的十年”不僅重挫了日本國民的心氣,也大大改寫了文藝作品的主基調。彌漫于昭和年代那股昂揚向上的勁頭被普遍的迷惘和頹廢取代,反映到日本動漫作品中,則是主角從“昭和男兒”到“平成廢宅”的轉變。

“平成廢宅”的出現,極大迎合了當時的日本禦宅族——這一日本動漫産業最重要的消費群體,而動畫中為主角帶來療愈的萌系女性角色自然成為禦宅族們的精神支柱,并逐漸形成了“萌系審美”。

目前,大部分文化與社會學者認為“萌系審美”發端于日本禦宅族對動漫人物産生的性幻想。日本經濟萎靡不振,少子化問題和社會結構固化等現實問題的長期積壓,導緻了一代日本年輕人失去奮鬥和向上的欲望,低欲望社會的到來讓虛拟娛樂成為禦宅族唯一的宣洩出口。于是外貌偏低齡化、無攻擊性、需要依附于男主角存在的女性角色就成為滿足禦宅族欲望的對象。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6

《涼宮春日的憂郁》

2003年,萌系産品占據了日本2900億元禦宅消費市場的三分之一,到2009年,二次元媒體Japanator的主編布拉德·賴斯(Brad Rice)指出:“萌經濟”已經成為一股重要的經濟力量。

這一時期,《涼宮春日的憂郁》和《幸運星》等以萌系為主打的作品成為大熱門話題作,2009年播出的《輕音少女》更是帶動了巨大的熱潮和經濟效應,該作品的登場角色也成為此後萌戰中的名列前茅的常客。

經由作品的推動,“萌”在2010年左右開始形成了較為系統定義和審美體系,并開始有了“呆毛”、“三無”、“拟人化”、“傲嬌”等不同萌屬性的細分。輕故事劇情,以主角本身的外觀和性格為賣點的萌系動畫也開始逐漸泛濫于動畫市場。甚至于日本政府也開始借助萌系審美,推出各種行政機關的“娘化形象”,以鼓勵年輕人參與行政事務。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7

《輕音少女》

然而,萌系的大行其道恰恰反映出了當時日本動畫業背後潛藏的危機。長久以來,日本動畫産業面臨着薪資結構分配的不合理、壓榨畫師、人才青黃不接和缺乏創新題材等問題,這些問題積重難返,于是隻能通過不斷炮制萌系作品來榨幹宅男的錢包。也因此,萌系作品發展後期分出了“廢萌”的分支,意指那些隻有萌元素的空殼,卻沒有實際萌點的作品。

但真正宣告萌系不再稱霸動畫主流的,卻不是宅男,而是女性。

随着東亞女性主義的日漸覺醒,萌與女性物化之間的關系開始得到審視。2016年,日本女作家北原美野裡撰文直言:“迷戀萌系角色的父權社會令人作嘔。”她在文章中指出:此言并非針對萌系角色,而是指過度重視萌系,并将其濫用的父權社會令人惡心。

北原美野裡的觀點在此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呼應,2019年,大阪大學教授牟田和恵公開指責日本紅十字會将巨乳角色用于宣傳活動是對女性的物化;2020年,日本網友批評日本環境省創作萌系宣傳角色是在“消費年輕女性形象”。

另一方面,新一代創作者開始嶄露頭角,擺脫萌系色彩的女性形象越來越多地出現于動漫作品當中:《黃金神威》中的阿席莉帕、《咒術回戰》中的釘琦野薔薇和《電鋸人》中的瑪琪瑪,都展現出了女性更立體的一面。

那些讓人驚豔的選秀舞台(全球最大的二次元選秀)8

《電鋸人》瑪琪瑪

從2008年至今的十五年,是源自日本的萌文化蓬勃發展并輸出全球的十五年。十五年後的今天,萌屬性已成為作品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日本的萌元素也從一種舶來的文化奇觀轉變為最常見的動畫題材。而從“初代萌王”木之本櫻到“壞女人”瑪琪瑪,日本動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也擺脫了萌的桎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而世萌的落幕,宣告着萌系霸占動畫主流的場面将一去不複返。萌元素當然不會就此被消滅,實際上它也不應該被消滅,隻是審美單一化的舊時代結束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