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内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
文學成就: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蔔居》《漁父》各1篇。屈原的出現,不僅标志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