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15:32:54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

篆刻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經常會有初學篆刻的朋友詢問需要配備哪些工具,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有标準答案,篆刻的工具實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學者都需要一次性全部配全,我們建議可以分階段進行購買,如果是初學,您可以先買一些最基本的工具或材料,等學到了一定階段再增加别的工具或者材料。

為了讓篆刻初學者有不走冤枉路,我們特别整理了這篇文章,以供初學者們參考。我們認為篆刻初學至少需要配備以下幾種工具或材料。

一、練習石

初學篆刻,練習石必不可少,比較常見和實惠的練習石有青田石、蕭山紅、墨綠凍、廣西凍石(備注:廣西凍石硬度為1左右,質地較軟,僅适合18歲以下學生使用)等。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

二、篆刻刀

初學篆刻,如果是中小學生,可以買價格最低廉的碳鋼刀。如果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強烈建議購買硬度更高的白鋼刀或者鎢鋼刀。白鋼刀一般硬度在6,鎢鋼刀(也稱硬質合金刀)硬度7,這兩種刀是最常見的篆刻刀。至于白鋼刀好還是鎢鋼刀好,不能絕對化,白鋼刀硬度低些,但韌性好一些,價格也低一些,而鎢鋼刀最硬,韌性也會略差一些,價格也比白鋼刀略高一些。目前國内用得最多,質量最好的當屬四川生産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質合金刀為主,永字牌刻刀分好幾個系列,有高級型、豪華型、豪華B型、超豪華型、納米刻刀等幾個品種,各系列刻刀的區别請見本坊另外一篇文章(>>點擊這裡)。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

三、印泥

印泥建議配備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顔印泥),一種是好一些的書畫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寶、朱膘印泥等)。篆刻完成後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飾,等全部修好以後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來。這樣可以節約印泥,延長印泥的使用壽命。對于自用書畫印泥,可以分别購買袋裝印泥和印缸,買回後自己攪拌調和。如果是送禮,則建議購買整裝的印泥,顯得大方美觀。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

四、印床

初學篆刻一定要配個印床來固定印石。如果沒有印床,篆刻練習的時候既要握緊印石,還要把握好用刀力度,對于初學者會有一定難度。所以還是建議配一個印床。印床有高低檔之分,初學隻需購買最普通的實雜木印床就行,雖然做工普通些,但價格低,使用也方便。如果條件允許或者對品相要求較嚴,也可以考慮購買更高檔的紅木或金屬印床;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5

五、砂紙或磨盤

初學至少要配備号數不同的砂紙各幾張,一般号數(粒度)越小,表面越粗,号數(粒度)越大,表面越精細。如1000号的砂紙就比600号的砂紙更精細。砂紙建議購買質量較好的德國勇士牌水磨砂紙,比傳統的國産砂紙耐用。印坊新推出的一種網格的砂紙,抗阻塞,耐油耐水,雙面循環使用,非常受歡迎。對于有志于長期學習篆刻的朋友,則建議再配備一個或兩個金剛石磨盤。磨盤既可以用于磨印石,也可以研磨刻刀,使用壽命相當長。我手上有一個4年前淘的一個金剛石磨盤,到現在還在服役狀态,相當給力,磨印面基本是靠它,如果是打磨印石,會先用它粗磨,然後再拿水磨砂紙精磨。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6

六、工具書和教材

初學篆刻建議至少配一本篆刻入門書籍和篆刻字典,篆刻書籍推薦劉江的《篆刻技法》和吳頤人的《篆刻五十講》,篆刻字典推薦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字典》或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字字典》,前者從名家的印中搜集字體,後者直接書寫,各有千秋。當然網絡上也有很多免費的篆刻資料,如篆刻導航網上有各類視頻、字體查詢工具,都是非常方便和實用的。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7

七、筆墨紙

毛筆可以選用小楷毛筆,有彈性,好使就行。篆刻寫稿用的墨建議用一得閣墨汁或者自己用墨條研磨出來的墨。寫印稿建議用連史紙,金石印坊手工連史紙散頁,幅面不大,使用方便。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8

八、其它雜件

小鏡子(刻好後放到鏡子前看一下效果)舊牙刷(刻好後刷去印面上的石粉)其它。。。當您看完以上介紹還有疑惑時,我們建議您直接購買金石印坊的工具套裝,目前印坊有三個套裝供選,幾個套裝之間的區别主要在于裡面的商品及數量,價格越高的就越齊全。

漢印的特點及臨摹注意事項

漢白文印的特點

1、就整體章法布局而言,朱白空間基本均勻,章法穩定平衡,沒有特别突兀的視覺感。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空間相當,這種均衡的構圖手法,是漢印最基本的章法構圖樣式。

2、就單個文字而言,以方形為基,方中寓圓,内圓外方;就單個筆畫而言,平直是其篆本特點,但平直太多,則顯重複單調,産生僵硬、闆滞的副作用,所以漢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筆、斜筆線條,來化解這種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3、印文筆畫與筆畫間的空隙大緻相等。當然,這是基本的規律,在此前提下,筆畫少的字,筆畫空隙略大.筆畫多的字,筆畫空隙略小。這樣,自然而然地在印面上就産生了一定的疏密關系。

4、印文中筆畫的轉折處以方為主,但不是生硬的直角,而是或大或小,略帶圓意,自然順和。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9

漢白文印臨摹要點

一、選印

臨草漢滿白文要選其精品.尤其要選漢印中有古雅之氣者。漢印本為工匠所制,水平相差較大,個别漢印,古則古矣,雅則未必,故要用心甄别。在選印的過程中,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1)起首臨摹應選字數較少的漢印為範本,以兩字或四字的印為宜,随着對印章整體把握能力的提高,可逐漸選多字印進行臨攀。

(2)應選擇章法方正、線條質感強,筆畫粗細均勻、字形端莊的白文印章.這類印典雅端莊、布局平正.不尚奇、不取巧。臨習此類印章,既可幫助初學者識篆,很快掌握入印篆字的造型規律,又能在臨習的過程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刀法的運用上。

(3)避免選擇線條闆滞、筆畫模糊、殘損過多、結構狂怪和字形乖張的印。

(4)印面大小适宜。太大不易掌控全印,太小則不易運刀,以印面邊長2.5CM左右的印章為宜。

(5)先選臨中粗筆畫的印,其次粗筆畫(滿白文》、細筆畫的印,最後臨線條綜合變化的印。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0

二、摹寫

也稱“渡稿”。以薄綿料紙覆于欲臨幕的印蛻上,用濃墨依樣在輪廓内描出印文摹寫,也稱渡稿,以薄綿料紙或拷貝紙覆于欲臨摹的印蛻上,用濃墨依樣在輪廓内描出印文(正文),待略幹後,剪下,反扣于石面上,用幹淨小毛筆浸少許清水,在稿上輕輕濕潤,再覆上幾層生宣,覆蓋于墨稿之上,左手固定,用右手拇指指甲或圓頭的筆杆,往返壓磨勻揉,輕揭印稿紙.印文即渡于印石之上。若石面筆畫不夠清楚,再用小毛筆描摹完善。

上面所談渡稿法,是傳統水印法,這種渡稿法比較穩妥,在臨摹學習的過程中.字型過渡準确,缺點是習印者容易有懶惰思想,儀靠淮确的“搬移”,不動腦子,難以領會印章章法的妙處。在進入創作階段後,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此弊.特别是在寫意類篆刻的臨摹、創作中比較實用。其一,磨好印面後,将設計好的印稿翻過來,或用小鏡子反照印稿,用刁、毛筆直接依樣鈎草,将印文反寫于印面上.其二,用刀角直接勾寫法。以濃墨施于印面,待幹透後,用刀尖在塗墨的石面上,按印稿反面的字形,照筆畫勾出一線筆紋,然後用刀照印稿刊刻。這種方法易于鍛煉印人的整體控制能力,同時,線條比較靈動,方介堪及當代許多印人入印都用此法,傅嘉儀先生也是如此,以刀為筆,勾畫印稿直接上石。一如信手寫篆,下刀果斷,輕松自然,刻出的印線條沉着靈動,慷慨淋漓。此法渡稿初學者不可用,待熟練後方可試用,此法刻印,可免染上小家之氣,當然這種用刀直接渡稿法.大多用于白文印,對于朱文印則不奏效,仍用前面所述之水印渡稿法為妥。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1

(一)磨平印面 新購的印石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邊塗有一層蠟,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蠟層磨去。五指執石,用力均勻,要有規律的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每磨轉幾圈要轉動一個方向,将印面在砂紙上徐徐磨來,砂紙印平鋪在玻璃闆上。如印面較粗糙,可先 用粗砂磨平(一般砂紙在100-200号),後用細沙磨平(一般砂紙2000-4000号).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2

(二)打好印稿

一方印章石否美觀,設計印稿非常重要。是篆刻的一個重要環節,猶如描繪建築藍圖。印稿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篆刻的成敗。故打稿前應反複琢磨文字的分行布局,文字的統一協調等,多打幾個印稿,多思考,從中選出一個印文和内容貼切恰當的一方印稿來。

1.臨摹的印稿要體現原印的精神,用毛筆對照原印進行臨摹,其大小不定,目的是為了熟悉與掌握所臨印章的章法、字的結構以及筆法刀法的基本規律。2.創作的印稿要選合适的字和章法,一方優秀的篆刻作品,均離不開字法、章法、刀法及作者内在修養。當我們面對一方印的文字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采用甲骨、金文還是小篆,凡此皆要根據印面文字的造型和文字内容而定。這種功夫要在長期實踐中磨練才能悟出來。文字選好後就面臨章法和安排。 如果你選擇的是甲骨,一方印章中的幾個字要統一一體都為甲骨,個别字沒有甲骨可以用小篆字體演變成甲骨字體,那麼章法應以靜穆樸茂為主。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平時要注意學習優秀作品,厚積薄發,這樣用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印稿上石

1、水印上石法。對初學者來說,水印法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水印法在寫印稿時用濃墨,最好是墨錠出的濃墨。石章保留磨後殘留的一層極薄的粉末,使之有附着力。筆醮清水不可太多,微潮即可,整個操作過程要幹淨利落。具體步驟如下:

(1)先取一塊比印石稍大一些的宣紙覆蓋到印石上,用手指将印面向四周輕壓。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3

(2)将臨摹的印稿對光反置,或對鏡倒置,在吸水印搞紙上依石章大小臨摹該印,注意墨要濃一些。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4

(3)修改成稿,放置一會,待墨幹。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5

(4)将墨稿對準石章四角後,将四周餘紙折下固定好,以防錯位。用幹淨毛筆醮清水(水不必過多,微濕即可),潤濕印稿紙,使紙與石相貼。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6

(5)用生宣吸盡印稿上多餘水分,直至紙與石緊密相附。 (6)用指甲或筆杆之類阮中帶硬且較光滑的弧狀物,反複壓磨使墨迹反印到印面上去。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7

(7)輕揭稿紙,若某處不清晰,可依上述方法對照原印進行修補;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8

(8)水印上石完成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19

2.臨寫法。臨寫法式将印稿翻轉,依其背面顯示出反字(若不清晰,可映照于陽光下或燈光下),然後照反文書寫上石。或取小方鏡,視鏡中反字上石。臨寫法要注意把握印稿的章法和字的筆意,久用此法可鍛煉眼、手和書寫反字的能力,直至離開以上三種方法,就能得心應手寫出反字來。

(1)将所要臨刻的印章用鏡子看着進行反臨。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0

(2)臨寫成稿完成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1

章法分布50例

“虛”與“實”是章法分類的總綱,綱舉才能目張。鄧散木在《篆刻學》中将章法分為14種,後又有人将章法分為25種,但在“虛實”這個準則下,14種乃至25種方法都隻是謀求虛實效果的手段而已。這裡所談章法分布50例,每—種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單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構思布白中,可以由多種布局方法綜合而成。

1.滿實法

滿實法亦叫勻稱法。如下圖中“安北将軍章”、“宜春禁丞”、“琅邪柏印章”、“梁清标印”四印,入印文字分布勻稱,印面較滿、較實,布白渾厚平正,字畫之間距離較繁密,印之四角充實,黑白虛實雖有變化但沒有大起大落。筆畫少的印文,通過穿插、加疊或面積對比法,使少畫字滿而不虛。大多數字畫是橫平豎直,曲在直中求,圓在方中見。無論用沖刀、切刀,均以粗壯為宜。用滿實布局刻就的印章,其特點莊重、樸實、大度,且穩如泰山,給人以端重渾穆的印象與美感。這類印作是漢印中的典範,富有傳統性,初學篆刻可從這裡臨摹起步。 為了使印章“滿”而且“實”,必要時可采取一些附加手段。如白文印四周加一道白邊,将印文作隔邊、頂邊處理,或在印中加“田”字格、“井”字格、“十”字格,使印章更加豐滿充實。

滿實法印章另有三點須加說明。(1)印文字畫粗壯—緻的前提下,要注意變化。字體結構簡單、筆畫少的字,線條可粗—些,字體結構煩瑣、筆畫多的字線條可稍細一些。這種變化以不影響諧調為宜。(2)印文平正端莊之中要有斜曲靈動的變化。滿實法印章要避免平闆和過于規矩,可用一些短斜、帶曲的線條增加動感。(3)入印文字勻稱、整齊之中,可輔以大小不同的變化。滿實法印章大多是勻稱等分的,但不能墨守成規,不知其變。入印文字面積對比法最适合文字繁簡、疏密懸殊的印章設計。

2.滿虛法

滿虛法印章是指印面以稀、疏、虛為主,視覺效果空靈、簡明、疏朗,如下圖中“長金之玺”、“皮聚”、“蔡湫”、“心伯氏”四印,人印文字一般筆畫較少,線條較細,布白空虛,字畫之間距離相對較遠、較大。對白文印而言,留紅較多;對朱文印而言,留白較多。這類印章線條一般都以橫平豎直的直線為主,圓線、曲線為輔,用刀可沖可切,以輕、淺為主,突出端莊、清秀、瘦勁的格調,多留一些遐想、回味的餘地。這類印作先秦、戰國已很多見,曆代印人都有拓展。由于它簡明扼要,線條變化含蓄,印面上沒有過多的煩瑣與過多的屈曲,因而最受初學者青睐。

滿虛法刻就的印章,其邊欄一般較粗壯厚實,主要是為了突出印面的“虛”,與印面形成虛實反差與對比。如果說滿實印章是紅霞滿天或是白雲萬朵,一派環宇充實、天滿意足,令人歎為觀止的話,那麼滿虛印章則是萬裡藍天、絮雲幾絲、天高氣朗,一派海闊天空、清明淨潔,令人七礦神怡、充滿幻想的意境。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2

3.上實下虛法

印章在虛實布白上,重心向上移,印文分布在印章的偏上方,形成上部緊密、滿實,下部稀疏、空虛的效果,如圖中“錢超白事”、“曹氏印信”、“節堂”、“種竹道人”、“芳華”五印。上實下虛式的印章能給人以舒适、莊嚴、飄逸之感。在設計這類印章時,主要有六種方法。第一,可以上部有印文,下部無印文,或是上部印文字畫向下伸展、延續與下垂。第二,印章上部字畫粗壯,而下部字畫較細小。第三,印章上部字畫緊密,可采用增繁、增曲疊等方法,使上部繁密;印章下部字畫稀少,可采用減筆、少屈等方法,使下部印文空靈。第四,印章上部布字多,内容豐富,結體繁複,呈“實”;印章下部布字少,内容簡少,呈“虛”。第五,印章上部文字厚重、清晰;下部文字稀薄、模糊、斷續。第六,印章上部文字可大一些,就顯“實”;下部文字可小一些,就顯“虛”。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3

總而言之,為了使印章上實下虛,可以在印章上部采用增畫、加疊、加密、加重等方法改變字形、字畫的盤曲、挪讓、寬窄來體現“實”;而在下部則采用減筆、減曲、删繁等方法來體現“虛”。這類印章在秦漢古玺中頗為多見,而明清衆多的篆刻名家亦有許多上實下虛的藝術佳構。

4.上虛下實法上虛下實之印章,從古到今不勝枚舉,如下圖中“大醫司馬”、“文帝行玺”、“五屬啬”、“十年一覺”、“剛毅”五印。這類印章印文重心下移,下部印文緊密,字畫繁多,結體密實;上部印文字畫簡少,結體疏朗,自然留空。上方字畫較少,下方字畫較多,.......則利用印文字畫多來表現“實”,利用印文字少來表現“虛”。上方印文小,字畫線條細,采用縮短、減筆、無曲疊等方法來表現“虛”;下方印文比上方印文大,字畫線條粗,則采用加曲、加疊、增筆等方法來表現“實”。此外,上虛下實的效果和刀法有密切的關系。在刻制印章上部線條時,吃刀淺、用力輕,字畫之間留空多;在刻制下方線條時,吃刀深。

5.左實右虛法

這類印章在古玺、漢印乃至近代印人的作品中十分多見。尤其是近代印人根據前人的經驗,強化了左實右虛的反差和力度,使實處更實、虛處更虛。論理,左實右虛是藝術上的一種不平衡現象,重心偏左,視覺上會有一種傾斜感。然而篆刻藝術家通過刀法使點線質量提高、内涵豐富,實處顯得不實,虛處顯得不虛。兩者在方寸之上和平共處,相輔相成。實際上實處無非是空隙少、字畫多,虛處無非是空隙多、字畫少,而印章的空隙恰好是給筆畫的多少一個相反的補充。仔細觀察這類印作可以發現,左方的實由于右方的空、虛鮮明的對照和映襯,顯得更有韻律,充滿雅緻與魅力。下圖中“王尊”、“呂黑”、“千人督印”等印作,均是利用字畫多少來布局,多畫字置于左方,少畫字安在右方,營造出左實右虛的氣勢。有些印作右邊隻置一個字,把其餘的字均置在左方。此外還利用減筆、線條細、字形縮小等方法來增添右邊的“虛”感,利用增筆、加曲、加粗、擴大字形等方法來增添左方的“實”感。例如下圖中“王丙之印”,若“王”和“丙”二字增疊加曲,那麼就難以做到“右虛”了,若“之”字不曲屈加疊,那麼就呈現不出“左實”。

6.左虛右實法

這類印章在古玺、秦漢印中十分多見,近代印人亦十分喜歡用這種格局治印。如下圖中“魏乙”一印,把字畫少或點畫比較簡單的印文置于左邊,這樣左邊布局顯得疏而虛;把字畫多或點畫比較繁密的印文置于右邊,這樣右邊布局就顯得滿實。再如“文竹門掌戶”一印,屬多字三行式排列,最後一行安置一個字或者安置簡少的印文,來達到“虛”的效果。大凡先秦、兩漢印章,章法都參差有緻,詭異奇險。左虛右實形式的印章,左邊雖然空地多,印文點畫簡單,極少曲疊,但刀法到位,線條渾樸,更富有特色;右邊雖然空地少,印文點畫緊密,但一點兒也沒有做作的痕迹,十分自然妥帖。如下圖中鄧散木的“蘆中人”印,印右隻一個字,點畫粗壯,“蘆”字上半部增添了盤曲、穿插,顯得非常密實;左面有兩個字,但點畫不多,且文字上移,“人”下大塊留紅,最大限度地強化了“虛”,強化了左右的對比與反差;而“人”字的一斜撇,又起到了飛動的效果,使全印皆活,惹人生愛。此外,使左邊印文用刀輕、線條細、文字小一點兒,右邊印文用刀重、線條粗、文字大一點兒等方法,也能改變印章的虛實關系。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4

7.虛角法

在以方形為主的印章藝術中,虛角法形式的印章非常多見。虛角可以在左上角、右上角,也可以在左下角或右下角。如右圖中“漢匈奴呼盧訾屍逐”印系左上角虛,“殿中都尉”系右下角虛,“方除長印”系右上角虛,吳昌碩的“溪南老人”系左下角虛。

求得虛角效果的辦法一般有:第一,欲虛的角落放置筆畫少的文字;第二,欲虛的一角将文字點畫刻得細一點兒,其他三角則刻粗一些,形成虛實反差;第三,虛角上的文字小一點兒,占地少、留空多,其他三角上的文字大一點兒,占地多、留空少;第四,虛角上不置文字,由上方文字的某些線條延伸下來;第五,虛角上的文字通過減筆、減曲、細柔、縮小等手段變虛,而其他三角上的文字用增筆、增曲、加繁加密、加重加粗等手段呈“實”。一方印章上,讓一角空虛些,如同一幅畫留一個通氣處,章法上可起到一種調節作用,增強造型上的空間意識。這類印章絢麗多姿,趣味無窮。

8.對角虛實法

在印章中,四方形的印章屬多數,但也有不少是長形、圓形、異形印章。無論何種形狀,相對而言,總有四個角,而它們的對角分别用虛實法來處理布白,則叫對角虛實法。從角度、部位看,它可以左上、右下呈“虛”,右上與左下呈“實”,如右圖中“皇後之玺”;也可以左上、右下呈“實”,右上與左下呈“虛”,如“薛守”印。從文字來看,它不一定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的或五個字以上的多字印。為取得對角虛實效果,一般可将印文點畫少的文字置于對角。漢印“宜土祭尊”中,“祭”字點畫并不少,則采用減曲、少盤錯、縮小文字、線條變細變短等辦法,與“土”相對呈“虛”;而“宜”字通過增筆、增疊、加粗線條、增大文字等方法與“尊”字相對呈“實”。鄧石如的“江流有聲斷岸幹尺”印,盡管文字很多,但對角虛實鮮明強烈,充滿波浪式的律動與節奏,一疏一密,對角呼應,說不盡的魅力令人目光不想離開。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5

9.虛實相間法

虛實相間法一般專指五字以上的多字印。如下圖中“樂浪太守掾王光之印”,“樂”字“實”,“浪”字“虛”,“太”字亦顯“虛”,“掾”字呈“實”,“王”字呈“虛”,“光”字呈“實”,“之”字顯“虛”,“印”字呈“實”。再如“元祜黨人之後”一印,“元”、“人”、“之”三字點畫少,呈“虛”;“祜”、“黨”、“後”三字點畫多而密,呈“實”。該印按“虛—實—實—虛—虛—實”的規律排列,“虛”構成了一個倒三角形,而“實”構成了一個正三角形。

下圖中趙之謙的“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一印,每個字點畫主體部分上移,使字之上部顯“實”;每字都将下方部位某些線條拉長,作懸針、長腳形狀處理,疏而空靈,形成“虛”。這類印章文字雖多,但多而不滿,疏密相間,氣象萬千。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6

10周實中虛法

周實中虛的印章,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印文分布在四周,中間形成空虛狀。如下圖中“魏鳥丸率善佰長”一印,中間一字筆畫少,無盤曲折疊,四周的印文筆畫繁多,線條粗,且增疊加曲,周實中虛,對比強烈,最具典型性。而近代印家在營構周實中虛時更是匠心别具,做足了文章。如下圖中鄧散木的“見素抱樸”一印,中間不僅留有空地,且中間部位的點畫線條都有意刻輕、刻細,而周邊印文的點畫線條厚重、粗壯,着意營造了周實中虛的效果。清朱岷的“煙雲供養”一印,與鄧散木的“見素抱樸”印異曲同工,朱氏此印比鄧氏印更逼邊,中間留出的空地更多,因而“周”更“實”,“中”更“虛”。

周實中虛式的印章,仿佛高山叢林,環抱着一泓清泉碧池,新鮮、豐富而又有詩意。這類印章大部分是多字印,但也有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關鍵在于互相揖讓,巧妙布白,最大限度地又恰到好處地演繹“周實中虛”的韻味與藝術特點,讓讀者有更多的回味。

永字牌各系列篆刻刀對比

永字牌篆刻刀憑借其精細的做工及良好的質量一直受到國内篆刻愛好者的喜愛,但永字牌篆刻刀品種多樣,款式繁多,且每個系列款式及包裝都有所不同,很多篆刻初學者會分不清楚,不知道幾種系統的刻刀到底有什麼區别,金石印坊特别對永字牌各人系列的篆刻刀做了一次系統的對比,以供篆刻愛好者們參考。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7

最明顯的區别就是包裝的不同了。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8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29

其次是刻刀本身,刀杆的顔色和形狀,所纏皮條顔色上都有很明顯的區别,詳見圖片所示。

如何選擇篆刻刀?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0

鎢鋼刀鈍了到底還能不能用?硬質合金刀崩了一個口怎麼辦?篆刻刀應該怎麼磨?用什麼工具磨比較好?這是很多篆刻初學者的疑惑,我們特别整理了幾個常見問題,希望對篆刻愛好者有所幫助。

(1)鎢鋼刀和硬質合金刀有什麼區别?碳鋼刀好用嗎?

答:硬質合金刀俗稱鎢鋼刀,兩種名稱指的是同一種刀。碳鋼刀是比較普通的一種篆刻刀,硬度較低,一般适合學生使用,有一定的基礎還是建議用白鋼刀或者鎢鋼刀。

(2)鎢鋼刀鈍了到底能不能磨?

答:可以。不管是鎢鋼刀還是白鋼刀,鈍了都是可以重新修磨的。隻是磨的工具一般不用普通的油石,而是建議用硬度更高的金剛石磨盤。用金剛石磨盤磨篆刻刀,不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很短的時間内就可以重新磨好一把刀。一般來說修磨篆刻刀有一定的技巧,為了保證刀鋒的平正,一般磨的方向是與篆刻刀的方向相同,往前或往後進行平磨,如果采用左右的方向進行修磨,則容易使刀鋒産生一邊厚一邊薄的情況,影響使用。

3)一般用多久需要磨一次刀?

答:不一定,要看篆刻刀使用的頻繁度,一般感覺比較鈍了,影響到篆刻,則可以考慮進行修磨,當然,對于習慣使用鈍刀的朋友則别當别論了。

(4)是鎢鋼刀好還是白鋼刀好?

答:任何一種刀具都有其優缺點,鎢鋼刀(硬質合金刀)硬度為7,硬度高,很鋒利,但韌性沒有白鋼的好,比如刀不小心掉在水泥地上了,刀頭直接與水泥地撞碰的,可能會使刀頭出現小塊崩口(這種情況下要用金剛石磨盤進行修磨才能恢複使用),白鋼刀硬度為6,硬度略低一些,但韌性較好,假如掉到水泥地上,一般不會崩口,而會碰鈍卷曲,也需要再修磨一下才能使用。

(5)有沒有手工刻玉的篆刻刀?

答案:目前還沒有,一般玉的硬度高于6,手工篆刻刀是很難刻動的,除非是慢慢的鑿出,但非常傷刀。翡翠、紅寶石、藍寶石為8度,金剛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度,和田玉為6-6.5,瑪瑙為7。目前市面上能刻硬質材料的一般是用電動的雕刻機或噴砂工藝完成。

(6)篆刻刀應該怎麼保養?

1、篆刻刀隻宜刻制石章(青田、壽山、昌化、巴林)有機玻璃等印材,切勿用于玉、瓷、水晶等堅硬材質。

2、刻制時切勿用榔頭等敲擊尾部,以防止斷裂。

3、應防止摔于水泥、瓷磚地闆等硬質地面損傷刃口。

4、如果刀刃損傷,建議更換新品或使用金剛石磨盤進行修磨。

為了保證刀鋒的平正,一般磨的方向是與篆刻刀的方向相同,往前或往後進行平磨。

印稿上石方法講解

印稿上石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反寫法,另外一種是水印上石法;

反寫法

反寫法是指将印稿翻轉,依其背面顯示出反字(若不清晰,可映照于陽光下或燈光下),然後照反文書寫上石。或取小方鏡,視鏡中反字上石。反寫法要注意把握印稿的章法和字的筆意,久用此法可鍛煉眼、手和書寫反字的能力,直至離開以上三種方法,就能得心應手寫出反字來。

水印上石法

對初學者來說,水印法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方法。水印法在寫印稿時用濃墨,最好是墨錠出的濃墨。石章保留磨後殘留的一層極薄的粉末,使之有附着力。筆醮清水不可太多,微潮即可,整個操作過程要幹淨利落。

習慣水印上石的朋友發現,遇到深顔色的石料,水印上石有點頭疼,因為上稿後字迹很不清楚,而邊款墨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隻要在印面均勻塗上邊款墨,待印面幹後,再印稿上石,均勻按壓,則印出來的墨迹非常清楚。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1

使用邊款墨進行水印上石效果展示

日式網格砂紙使用方法介紹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2

日式網格砂紙是指由日本人開發的一種研磨砂紙,此種砂紙為網狀結構,具有超強的搞阻塞效果,幹濕兩用,研磨效果和使用壽命是普通砂紙的3-5倍,所以開發出來後一直受到日本篆刻印人的喜愛。

網格砂紙研磨印石之技巧和注意事項

(1)研磨印石印面或表面請遵循先粗後細的順序,即先粗磨後精磨,如60#→150#→240#→320#;

(2)研磨印石前先在砂紙下方墊一塊厚玻璃,以保證印面研磨後的平整;

(3)研磨印面時,為了使印面與印身垂直和印石的方正,請務必階段性的變換印石的方向,如磨前面兩圈時,獸鈕朝西,磨下兩圈時,獸鈕朝北,而後朝東,再朝南……如此循環往複,可以保持印石的方正,避免某一個方向持續用力導緻印石變斜的情況。

(4)研磨印石時,即可用幹磨,也可以加水濕磨,濕磨完成後,請将砂紙表面的水瀝幹并将其放置在幹燥的地方,如此可以延長砂紙的使用壽命。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3

研磨前在砂紙底部墊一塊厚玻璃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4

研磨印面時,為了使印面與印身垂直和印石的方正,請務必階段性的變換印石的方向,如磨前面兩圈時,獸鈕朝西,磨下兩圈時,獸鈕朝北,而後朝東,再朝南……如此循環往複,可以保持印石的方正,避免某一個方向持續用力導緻印石變斜的情況。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5

此款砂紙搞阻塞效果非常好,印石磨完後可以清楚的看見石粉均落在了玻璃上,而不會淤積在砂紙表面,影響二次使用。

印石抛光上蠟的步驟(圖解)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6

準備好要抛光打磨用的工具和材料,具體如下:—熱風槍或大功率電吹風1支;—500粒度金剛石磨盤1個;—800粒度、1500粒度、2000粒度、3000粒度進口水砂紙各1張;—未經打磨的印石1枚;—優質天然蜂蠟1塊;—小刷子或幹淨毛筆1支;—綢布一塊;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7

未經打磨的印石表面有切割過的痕迹,棱角比較突出,手模上去有粗糙感;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8

将金剛石磨盤澆濕後擺放在平整的桌面或玻璃上,持印石在磨盤上來回平磨;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39

經過500粒度磨盤粗磨過的印石已經平滑了許多,但表面仍有一些絲痕,還需進一步精磨;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0

将800粒度水砂紙澆濕後平放在玻璃上,持印石在砂紙上來回平磨;然後依次再用1500粒度、2000粒度、3000粒度的水砂紙進行平磨,方法同上。對于随形石料或者圓形石料,因為表面非平面,所以可以一手持印石,一手持砂紙在石面上來回蹭磨;對于镂空雕刻的印石,可以用牙簽粘上砂紙塞到镂空的地方進行水磨。注意:水磨砂紙宜在水中使用,或加水使用,不能幹磨!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1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2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3

經過3000粒度水砂紙精磨過的印石已經非常光滑了,看不出絲痕了;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4

輪到熱風槍上場了,先把印石放在平面上,接上熱風槍電源,将熱風槍頭對着印石的表面來回加熱,不要對着一個面拼命加熱,應該翻滾石頭,或移動熱風槍,對不同表面進行均勻加熱,石頭受熱均勻,就不易産生裂紋,一直加熱到臘抹上去剛好能溶化,就是合适的溫度,這時候就可以熱風槍頭離遠一些,保持溫度即可。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5

持蜂蠟塊在加熱後的印石表面塗抹,然後再用拿小刷子或毛筆在表面輕輕塗刷,保持石面上蠟迹均勻;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6

等石頭溫度降低後,用絲綢或棉布擦拭,要各個角度均勻擦拭,去掉多餘的臘,就能見到效果了。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7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8

綢布擦拭後,石頭表面就變得平滑光亮,拿在手上十分滑順,石頭内部的紋理也顯現出來,與未經打磨時的樣子判若兩石。印石打磨上蠟雖然程序有點小複雜,但看到自己辛苦打磨後的作品,相信您一定會很有成就感。趕快試試吧!!

書畫印泥的使用與保養

印泥攪拌方法

印泥主要由硃砂、艾草、印油組成,硃砂質量較油為重,放置一段時間不用就容易出油,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攪拌,以維持最佳品質。隻要用印筋同方向緩緩攪勻,就可以恢複印泥原有的柔軟度與圓潤色彩。

天氣寒冷時,印泥容易變幹,柔軟度不夠,所以在使用印泥前,建議在太陽底下曬10分鐘左右。當沒有太陽時,可以用熱風槍或家用的電吹風在印泥四周時行加熱,溫度上升,印泥自然會變得柔軟一些,使用起來效果會更理想一些。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49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50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51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52

書畫印泥的使用與保養

入缸

盛裝于細瓷、瑪瑙、玉等不吸油的帶蓋印泥盒内(亦稱印泥缸)。金屬的盒子不可用,因為會與朱砂産生緩慢的化合反應,導緻顔色改變。

調堆

使用前,用印筋(一端或兩端為扁平狀的專用攪拌棒,可用類似物品替代)将置于印泥盒内的印泥上下翻動,以使泥體均勻,然後由底挑撥起一側朝對角方向撥壓入泥團,注意邊挑邊壓,不要挑斷或挑起過高,同時順勢沿同一方向環轉搓壓整個印泥團。轉動印泥盒另換挑撥位置,按相同方向反複多次,直至印泥堆成頂部為球狀。調堆的目的是均化印泥的組成,并使艾絨基本成同向排列,避免使用過程中艾絨被拉出而影響钤印效果。亦使印泥身量增厚,内部産生一定的應力,回彈良好。調好後最好靜置數日使用,以便調制時卷入的空氣自然排出,泥體更為密實光潤。

上朱

印章在蘸取印泥時,不可直接戳入,須一手持穩印泥盒,一手持章使印面一側觸打堆好的印泥頂上圓光處,輕觸即離,邊打邊轉動印章,使印章先四邊,後中間的順序均勻布滿印泥,甯可多次輕打,不可求快重手。在印面平整時,上朱厚薄直接決定印迹效果,應根據需要先行試钤,以積經驗。新制印章,務必除盡石屑,以免落入印泥。如印泥新堆未定被成束拉出,應将泥頭團壓後再繼續進行。

養泥

常溫下密閉保存。不可裸置存放,避免陽光直射。應經常進翻動以使印泥内部組織均勻。如使用頻繁,泥質幹澀,可加專用印泥油、朱砂以助複原。

钤印的方法

方式一:将印章果斷放置在紙上(或絹、布),用手在印章頂部用力下壓,使印面受力均勻,然後迅速輕拿開印章。白文印宜厚墊,朱文印宜薄墊,最好使用印規,以便有露白時進行叠印。

方式二:上朱後将印章印面朝上放置,覆紙于上,用指甲、印泥盒蓋等在紙背勻力勒壓,然後揭取印蛻。每次用畢,須以軟紙揩淨印章上殘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方式三:用拓包或手指薄蘸印泥渡于印面,均勻後落紙。無論何法,每次用畢,須以軟紙揩淨印章上殘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緬茄印材常見問題解答

篆刻入門最好的教程(硯田課堂篆刻知識詳解)53

問:緬茄刀感怎麼樣?用什麼刀能刻?

答:緬茄的刀感近似牛角,普通的篆刻刀都能刻動。但與石材不同的是,刻緬茄印時不宜直沖,因為它沒有石材那樣的崩感,用刀一般以削刀或斜刀為主,隻要用刀技法得當,刻出來的印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金石味。

問:緬茄買回來需要再磨一下嗎?怎麼磨比較好?需要用什麼工具?

答:緬茄出廠時印面處隻進行了簡單的切割,并未細磨,所以您買回緬茄後需要用砂紙或磨盤将印面打磨平整,便于篆刻。緬茄印章用金剛石磨盤就水研磨效果是最佳的。使用前先将磨盤灑上清水,然後持緬茄在上面來回研磨,很快就能将印面磨平。

問:緬茄印章作為禮品有什麼特别之處?

答:據講,緬茄可驅魔避邪,鎮宅護身,給主人帶來幸運的力量和長命富貴,曆來為收藏家所珍愛。緬茄所治的印章,小巧玲珑,攜帶方便,不易破損,不僅既有藝術性,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