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東漢末年,張仲景在返鄉途中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生了凍瘡,于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食用。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半月左右,人們凍傷的耳朵全都好了。
為了紀念這位舍藥救人的“醫聖”,在每年冬至,老百姓模仿着“嬌耳”用面粉做出“餃耳”或“扁食”,也就是現在的餃子。後來就有一種說法:冬至吃了餃子就不會凍壞耳朵了。于是每年冬至,老百姓無論如何都得吃頓餃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